新華網 2023-08-24 11:26:04
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解難,“浦江經驗”不僅推動信訪工作從單向信息傳遞轉變為干群之間有來有往,而且實現了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雙向互動,形成了基層治理模式的重大創新。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松。”
當前,在廣大基層,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層出不窮,即使是老問題,也常常會有“新變種”。面對新形勢,基層治理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基礎上,在創新方法上下功夫,在提升水平上求實效。而“浦江經驗”就是一次重大創新,習近平同志曾將這一創新,歸納為“四個有利于”:有利于進一步暢通與基層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對面地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于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我們研究、探索和把握信訪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規律。
“浦江經驗”的創新,解決的是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突破的是改革發展的堵點難點。它要求領導干部到群眾中去,和群眾坐在一條凳子上,圍在一張桌子旁,了解實情,剖析難題,找到辦法,從而為群眾排憂解難。它不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個案解決,而是將解決單個問題的個別經驗匯總為破解同類難題的有效做法,上升為推動改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從而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浦江經驗”的創新,也提升了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浦江經驗”要求領導干部要有“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抱負,敢于往矛盾“窩”里鉆,把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作為重點,多一些解剖麻雀式的調研、七嘴八舌式的討論,與群眾在交流感情中研究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升華感情、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最終形成干部群眾一條心、攻堅克難一股繩。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為此,我們更要扎實踐行“浦江經驗”,通過抓牢抓實基層治理,增強面對各種復雜局面的底氣。習近平同志曾指出:“做好領導下訪接待群眾工作,重在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貴在健全制度、長期堅持,難在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扎實踐行“浦江經驗”,就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健全制度,長期堅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人民至上,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工作的根本標準,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我們也要將“浦江經驗”與依靠群眾就地解決小矛盾的“楓橋經驗”有機結合,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形成注重源頭治理的基層治理閉環,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記者 馮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