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8 14:42:40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小央視頻28日援引日本TBS電視臺26日報道,東電方面承認,目前儲罐中約有66%的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質含量超標。在被問及核污染水何時能夠全部排完時,東電危機公關負責人竟然稱,究竟何時能夠全部排完核污染水,東電目前并沒有任何具體計劃。作為排海計劃的實施方,東京電力公司這樣的回答也讓排海計劃更加令人難以信服。話題#東電承認超6成儲存核污水放射物超標#一度登上每經熱榜。
作為日本電力的龍頭,東電是日本電力工業自由化的標志性產物,也曾是日本收入最高的電力公司,在80年代還曾與索尼和豐田齊名。但2011年福島第一電站核泄漏事故后,該公司開始走下“神壇”。
東電作為福島核事故的責任方,背負了巨額的賠償和處理費用,如今的股價已較事故前暴跌近7成。債臺高筑的東電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2022財年,該公司營業虧損高達2289億日元。不僅如此,福島核泄露事故之后,東京電力也屢屢陷入信用危機之中,多次被曝出有隱瞞核電站安全問題的“黑歷史”。
8月24日中午12點(日本當地時間13點),日本啟動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東電方面表示,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據央視新聞28日報道,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多方強烈反對和批評。27日,在東京電力公司開啟核污染水排海的第四天,記者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實地探訪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設備。此次外國媒體團共有來自7家媒體的9名記者參加。途中,東京電力公司要求記者不能自由錄音錄像,全程要在工作人員陪同下進行。
在進行了必要的防護,并且聽取了東京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對多核素去除裝置的說明之后,記者來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五號機組前,排水設備基本聚集在這里。這也是他們此次采訪唯一可以進行出鏡的地方。
記者介紹:“海水和核污染水混合之后,將會通過一根藍色的粗管子,最后再通過一公里的海底隧道,排到大海里。”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是關鍵。當天,東電公司安排記者進入多核素去除裝置的遠程控制室,進行參觀和說明。采訪中,東電工作人員多次強調,一旦出現技術問題,他們有多重應急方案可以停止。
但當記者問到如果核污染水排放系統出現問題,有沒有排海以外的其他核污染水處置辦法時,東電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考慮過核污染水排海以外的辦法。
據每日經濟新聞27日報道,在一片反對聲中,日本從8月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由于時間跨度大,影響范圍廣,日本政府的這一決定一經公布,國際社會質疑和反對的聲浪從未停止。
為何日方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和抗議,執意要將核污染水排入海中?
按東電的說法,福島第一核電站面積有限,已無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設儲水罐,現有儲水罐的137萬噸儲存容量將于今年秋季全部用完。而且,一旦發生大地震,大量核污染水存在泄漏風險,因此不得不對核污染水進行過濾、凈化、稀釋處理后排放入海。
據環球時報,關于如何處置福島核污染水,日本經濟產業省曾提出地層注入、海洋排放、地下掩埋、蒸汽排放、氫氣排放5種核污水處理方案。成本造價顯示,注入地層至少需要180億日元,蒸汽排放需要349億日元,電解釋放需要1000億日元,固化填埋需要2431億日元,而排入海洋的成本在34億日元,顯然花費最少。
事實上,自從2011年福島第一電站發生嚴重的核泄露事故后,作為事故電站的母公司,東京電力公司面臨著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賠償,公司股價也隨后急劇下跌。2010財年,該公司還錄得150億美元的凈虧損,當時創下了日本非金融業的企業虧損最高紀錄。
東電面臨離家避難者、農戶和企業歇業的高額補償,并且也不止一次被法院判決向核事故受害者作出賠償。例如,2011年8月,日本福島地方法院曾判決,東京電力公司向因福島核事故而自殺的福島居民的家屬賠償4900萬日元。據東電官網,截至2023年8月18日,東電就福島核事故向各界共計賠償金額達10兆8171億日元,其中個人賠償金額達3兆2975億日元。
除此之外,東電還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注資。據NHK去年報道,日本會計檢查院公布消息稱,日本政府通過國債形式向東京電力公司提供了超過10萬億日元貸款,用于發放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賠償金。
東京電力公司2021年8月公布的還款計劃顯示,2025財年之前,東電每年將向日本政府償還500億日元;2025財年之后,東電每年將償還1000億日元。但2021財年,東電因經營狀況不佳僅償還400億日元,日本政府目前僅收回約2.28萬億日元。5年前測算結果顯示,東電將于2051財年還清全部債務,但根據日本會計檢查院公布的最新測算結果,東電公司最晚要到2064財年才能還清全部債務。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文巧)、央視新聞、環球時報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