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4 20:34:24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價值觀的重塑已經產生實效。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半年報已披露完畢,其中有180家發布中報分紅預案,同比增幅超50%。其中,吉電股份分紅金額高達3.07億元,而公司上次分紅還要追溯到2006年;秦川機床計劃分紅3029.65萬元,其上次分紅是在2011年;這兩家“鐵公雞”上市公司中報都發布于減持新規公布之后。包括新股在內,最近3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有1055家,這也意味著A股的現金分紅還有巨大提升空間。
8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文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其中規定,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或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無控股股東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控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
在8月27日晚的評論文章中,筆者指出,有2377家、市值總計32.64萬億元的上市公司就在上述限制范圍內,分別占上市公司(滬深兩市,下同)的45.06%、41.3%,減持新規超出預期,其實際影響會非常大。截至8月31日,總計有上百家公司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提前終止公告。這其中,有相當比例觸發了上述“紅線”,比如當虹科技、康希諾等存在破發情形,天舟文化、劍橋科技、超華科技等公司則是近三年都未進行分紅。此外,麗人麗妝股東減持計劃發布3小時即撤回、東方時尚股東減持后又立即表態將購回。如此種種,可謂樹立了減持新規的嚴肅性,對其他上市公司也形成了足夠的震懾力。
減持新規將重塑上市公司的“價值觀”。上市公司理應為所有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從長期來看,業績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企業價值的核心變量,但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有這樣的長遠視角。在以個人投資者為絕對主體的A股市場,控股股東與公眾股東、董事會等高管與中小股東之間很難形成穩定的關系,賺取價差仍是A股盈利的主要方式。近年來,監管層以各種手段強調上市公司要以現金分紅回饋投資者,其目的就在于塑造上市公司注重業績的“價值觀”,但仍有數量不少的上市公司不分紅或很少分紅。如今控股股東減持和現金分紅掛鉤,同時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未來關鍵少數想要減持股份,就必須做好業績,且這個業績必須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入,以大量應收賬款或貿易業務呈現出的虛假繁榮行不通了。
減持新規還能大幅壓縮變相減持的空間。從減持數量、減持時點、減持的信息披露等各個環節,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其實一直都受到嚴格限制,但控股股東的限售股還是可以作為股票質押標的,或通過“融券+大宗交易”的組合實現變相減持。在減持新規出臺后,類似手段可能還會出現,但新增的硬約束將大幅壓低質押率,壓低融券或大宗交易的定價,控股股東變相減持的利潤空間大幅降低,這將有效降低其變相減持的積極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