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9 13:18:46
黃濤表示,從市場的實踐和觀測來看,目前個人養老金主要在銀行渠道銷售,兩全類壽險產品對這些渠道的客群來講可能相對更熟悉些,市場認知度更高些。但同時,養老年金保險收益相對確定、給付固定且提供終身現金流保障的特性也正在逐步被渠道和客戶所認知認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8日,國民養老總經理黃濤在外灘大會“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富管理新技術、新生態”論壇上表示,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長壽時代”到來,養老金融機構應該站在更務實、更全局的角度對如何為百姓規劃養老、如何協同共建開放共贏的智慧養老生態進行再定義、再思考。
“我們希望養老規劃最后呈現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多的是一種全景沉浸式體驗。”黃濤還表示,今年的外灘大會有一個主旨詞叫“IN.CLUSION”,蘊含了包容生態、普惠共享的理念。談到個人養老金,目前來看1.2萬元/年的稅惠額度惠及的人群相對有限,他表示,下一步需要各參與方特別是養老金融機構加強協同協作,共同改進銷售服務流程,為老百姓提供綜合性養老金融服務,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打牢基礎。
當天,黃濤在論壇期間還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對于個人養老金在產品端和投資端等問題,以及如何發揮保險在養老金融大市場的優勢和建議,一一予以回應。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攝
自首批產品名單公布以來,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的保險產品不斷擴容,已經增至48款,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等產品類型,從產品設計類型看,覆蓋傳統型、分紅型和萬能險型。那么,哪些保險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
黃濤表示,從市場的實踐和觀測來看,目前個人養老金主要在銀行渠道銷售,兩全類壽險產品對這些渠道的客群來講可能相對更熟悉些,市場認知度更高些。但同時,養老年金保險收益相對確定、給付固定且提供終身現金流保障的特性也正在逐步被渠道和客戶所認知認可。
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由于積累周期較長,客戶更偏好安全性高、保障性強、具備保底等收益穩健特征的產品。國民養老保險從籌建期起即開始積極研究布局個人養老金業務,推進產品研發,目前已獲批準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共3類7款產品。
對于近期開展的稅延養老保險與個人養老金銜接,黃濤認為,2018年稅延養老保險試點,一方面使得保險機構在實際市場參與中積累了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業務的初步經驗,另一方面也從拓展制度范圍、豐富產品選擇、優化稅收抵扣操作等方面為四年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臺落地奠定了實踐基礎。
“相較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產品制,個人養老金‘信息戶+資金戶+底層多元養老產品’的賬戶制設計更具靈活性、兼容性和操作便利性。” “將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并入個人養老金,既可進一步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選擇,又有利于理順新舊制度關系,簡化相關手續,便于老百姓操作和理解,總體將有益于商業養老保險發揮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中的作用,獲得進一步的長足、長遠發展。”他稱。
隨著第三支柱政策框架的出臺,包括保險在內,基金、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都參與到個人養老金市場中,投資收益成為不同機構之間競爭的核心。保險資金保持穩定收益,同時提升投資收益水平值得關注。
在黃濤看來,實現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長期穩健增值,一是要始終堅持穩健審慎,保持戰略定力,不斷提升自身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夯實投資能力建設和專業團隊打造,具備在復雜市場環境下始終保持清晰理念和高效執行效率的能力。
二是投資方向要跟國家經濟發展的周期乃至長期發展趨勢相結合,發揮長期資金優勢,敏銳捕捉市場波動中的戰略性機會,加大對高科技、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ESG投資等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順應產業發展趨勢領域的投資研究和資產配置。
三是加快建設提升另類投資專業化能力,通過和主要商業銀行、頭部券商、優秀實體企業等股東單位、合作伙伴的協同聯動,提升優質資產獲取能力,努力尋找有安全邊際的中長期穩定收益,實現養老資金的有效審慎投資和價值投資。
黃濤表示,權益市場是提升中長期投資收益不可或缺的部分,國民養老保險自成立起即積極入市,遵循養老保險資金屬性,穩健參與各類權益市場投資,尤其是著重布局可分享長期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資產,提升中長期投資收益以回饋老百姓。
黃濤認為,大的養老金融市場會帶來新的機會。他在論壇上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一、二、三支柱聯動,盡量使整個養老金融事業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財政和企業負擔情況下,帶來更多新的社會價值。”
對于如何助推個人養老金保險業務的發展,黃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一是推動二三支柱聯動,共享繳費額度和稅優額度。二是推動二三支柱下個人賬戶的靈活銜接轉換。三是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加大養老產品創新、豐富產品供給。比如借鑒海外市場經驗,將即期年金等用于承接二三支柱退休領取、具有長壽風險轉移等特點的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鼓勵支持養老保險機構發展養老投顧服務。四是進一步便利簡化銷售服務流程,比如進一步便利開戶流程,允許保險公司等養老產品銷售機構代為開立個人養老金信息戶、通過引流等方式引導至銀行開立資金戶;適時擴大允許線上化銷售的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降低養老產品的銷售服務成本,提高普通百姓的獲得感。
業內普遍看來,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大市場,通過“保險+服務”可以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近年來,保險積極探索養老社區、旅居養老、居家養老等模式,以剛性服務需求帶動低頻保險需求,給消費者帶來創新養老解決方案。
此次論壇上,黃濤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國內的頭部保險公司建立了很多養老社區,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也創造了顯著的社會價值。同時,這個模式需要更新迭代。從中長期來看,一個金融機構可能也很難承受重資產乃至跟房地產波動直接相關的一些風險。養老服務的內容比較豐富,包括居家養老、智慧康養、旅居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養老保險公司作為最后資金的提供方如何把它做好?下一步需要在總結過去一些好做法的基礎上, 思考新模式的變化。”
黃濤在受訪時進一步闡述,養老保險公司幫助客戶積累管理養老金,待客戶退休后進行領取,天然承擔著養老資金支付方的一定角色,因此在鏈接醫療、照護、康養乃至養老社區服務等養老生態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和基礎條件。但另外一個方面,如果自身的業務模式沒有做好,也可能會造成資本使用效率的下降和資源綜合運用方面的一些矛盾困難。
黃濤提出,可在發展養老社區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一些創新。比如過去幾年,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導下,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落地扶持政策,發展了一批聚焦當地養老生活缺助、安全缺護、健康缺管等現實問題,真正務實解決民生實事的特色化為老服務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以企業和相關產業配套為核心的服務鏈條,在此過程中,當地政府也積累了很多務實高效、惠民便民、接地氣的創新做法和實踐。
“下一步我們希望與這些地方政府、養老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服務組織等加強溝通合作,通過機制創新、平臺搭建、多元籌資、專業運作,真正發揮地方政府、保險公司、養老服務機構的協同互補優勢,共建共創養老服務生態,讓養老金融及養老保障服務真正深入平常百姓家,成為落實國家戰略政策、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踐行普惠利民和共同富裕理念的重要抓手。”他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