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9 18:38:12
每經編輯 李澤東
自己拍攝的圖片竟然因“侵權”被圖片交易平臺視覺中國(000681.SZ)索賠?星空攝影師戴建峰的一條微博因為龐大的關注度直接上了熱搜。
如今,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10月9日,攝影師戴建峰 @Jeff的星空之旅 發布微博稱,“對于@視覺中國 未經我本人許可,非法銷售我的照片,并向我索賠一事,我已向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我的合法權益。 ”
今年8月15日,攝影師戴建峰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真的是離譜了!今天收到了視覺中國打來的電話,說我的公眾號侵權使用了他們173張照片,還要賠償他們8萬多元!”“當我打開內容一看,這些所謂的‘侵權照片’竟然都是我自己拍攝的作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戴建峰的控訴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戴建峰并未將圖片直接賣給視覺中國。戴建峰授權圖片庫Stocktrek Images進行銷售,Stocktrek Images又將相關圖片授權給Getty Images銷售。視覺中國稱其作為Getty Images在中國內地的獨家合作伙伴,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內的完整的銷售權利,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戴建峰對此回應并不滿意,針對此回應稱:“我已與Stocktrek進行核實,Stocktrek明確告知我,視覺中國無權銷售我的作品,也沒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權。Getty也無權將我的作品再次轉授。”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可以看到,至此雙方的表述出現了分歧。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俊8月18日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注意Stocktrek定義自己是royalty- free(買斷式授權,用來宣告一項具有版權、專利或著作權的產品能永久或特定時段被使用而不需要支付權利金或執照費)的內容提供商,因此在此后的各流轉環節中,起初的royalty- free授權是不能等同于‘授權分銷’的。授權展示是一回事,但‘受權展示并分銷’(轉授權+收費),是完全徹底的兩碼事。”?
若真如視覺中國所述“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攝影師是否有權在自己及關聯方的自媒體平臺使用自己的攝影作品?
王俊表示:“這要看攝影師當初是否,以及怎樣授權給Stocktrek,轉授權鏈條是否清晰完整,由每個流轉環節的‘后手’舉證。”
“關鍵之處在于:攝影師當初有沒有將自己的圖片使用權‘賣斷’給了Stocktrek?”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8月18日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視覺中國所說的‘銷售權利’,不是一個知識產權法的概念,是不清楚的含義,所謂銷售權利到底什么內涵,沒有辦法從這四個字中去評判。”
對于授權的邊界,曾經和視覺中國有名譽權官司的雷騰律所認為,視覺中國曾“偽裝編造的訴訟證據鏈條”。
雷騰律所發布文章稱,于美國Getty公司(Getty Images Inc.)出具的《版權確認及授權書》,原意應當是有權“進行展示、營銷和使用權(含版權使用權)許可”,而視覺中國卻將其翻譯為“所有圖像享有版權”,雷騰律所表示“版權使用權的轉授權與版權人的直接授權存在根本性的差別,轉授權情況下,被授權人根本無權提起索賠訴訟”。
圖片來源:雷騰律所官網截圖
王俊也發出疑問:“對于授權內容(權項),每個流轉環節是否存在增減情形?在中國,(知識產權)市場發育尚很不健全,法治的作用就是防止人心叵測。”
視覺中國方面8月21日則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使用圖片的賬號主體是戴建峰先生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即北京星之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這件事情“巧就巧在這里”。
受訪視覺中國高層電話稱,如果在溝通前注意到Jeff Dai和戴建峰是同一個人,“可能是另外一個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照片的賬號主體是否“侵權”,仍然與戴建峰對Stocktrek的授權范圍有關。
此次事件之所以再次引燃公眾情緒,很大程度與視覺中國此前屢陷版權糾紛有關。
2019年4月,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對外公布,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視覺中國因將這張照片標為其“版權所有”而受到各界質疑。
彼時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我們從未,也不能將自己的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系過我們,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自稱是視覺中國代表的人,聯系過歐洲南方天文臺。”
一石激起千層浪。
也是在2019年,視覺中國因為將國旗、國徽等公共資源標注為自己的版權所有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視覺中國上圖片的版權絕大多數都屬于版權人的,視覺中國只是搭建了版權內容提供者和版權內容使用者之間交易的平臺,但并不是這些版權內容的擁有者。除了少量視覺中國買斷的版權,那是另外一個概念。”8月21日,視覺中國高層如此電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報道說視覺中國擁有這些內容的版權,是一種誤讀。
前述視覺中國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闡述,該公司認為版權屬于內容提供方,視覺中國提供的是技術服務,“我們掙的是內容服務和技術服務的錢,這是視覺中國最核心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占到總收入差不多99%”。
同時,視覺中國也被質疑“碰瓷式維權”“以訴代銷”。從此次戴建峰放出的截圖看,視覺中國在發現他“未經授權使用173張”圖片后才發去了“維權郵件”,并且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需戴建峰購買不低于173張圖片,圖片單價300元,合作期限為1年,除已經使用的照片外,可再下載173張圖片;其二是已使用的173張圖片支付全部使用費用,圖片單價500元。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2018年7月3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曾在微博上“怒批”視覺中國,稱其開了一個系統,開始有組織地大范圍搜索使用未授權圖片的各種企業,并以此要求企業簽年度合同。
而對版權確權的重視,被視覺中國視為是一個積極行為。根據視覺中國2023年半年報,該公司宣稱“是國內第一家將‘可信時間戳’用于數字版權的確權和存證的公司,累計完成了超過50億次圖片版權檢測。”
針對關于公司運營模式的質疑,前述視覺中國高層回應道:“我們今年上半年也公布了相關數據,如果說視覺中國主要靠所謂‘以訴代銷’的話,是無法支撐這些收入的。出了個別類似的事情,給外界造成了一種印象,覺得視覺中國主要就是“靠打官司掙錢”,這是對視覺中國商業模式的嚴重誤讀。眾所周知,為了圖片打一場官司的賠償是很少的,視覺中國2022年收入近7個億,如果單靠打官司,得打多少個官司?那種所謂的‘以訴代銷’的收入,2023年上半年只占到我們整體銷售收入的1.26%。”
8月17日晚間,視覺中國晚間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3.71億元,同比增加5.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087萬元,同比增加65.72%;基本每股收益0.1297元,同比增加65.64%。
2022年1至12月份,視覺中國的營業收入構成為:視覺內容與服務占比99.74%。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王佳飛 李少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