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6 09:05:27
◎“9-10月出現一波類似小陽春的反應是肯定的,但是10月中下旬以來市場就開始回落,政策影響的力度正在減弱,本質上還是要看購買力和未來是否有新政策的疊加效應。如果沒有政策或其他變化,預計年底很難有新一波小高峰?!?/p>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受9月底的限購優化政策利好影響,廣州10月一二手房市場回暖明顯。
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統計顯示,10月廣州新房成交量超6500宗,創近5個月以來新高,擺脫了今年6-8月的成交頹勢。二手房方面,10月成交量達9361宗,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高,成交量迎來“三連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廣州千萬級豪宅市場成交依舊火熱??硕饠祿@示,前三季度,廣州總價1000萬元以上豪宅共成交3817套,創歷史新高,較2022年全年增加22.5%。
近日,據中指院數據,廣州•鵬瑞1號10月網簽5套房,這5套房的網簽均價為226201元/平方米,套均總價過億元。
每經記者查詢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發現,廣州•鵬瑞1號(備案名:壹灣廣場服務型公寓)為商業公寓項目,目前已拿證未售總套數66套,已售總套數6套,已售總面積3027.24平方米,套均面積約547平方米。
該項目位于廣州天河區金融城板塊,同板塊其他公寓項目如合景臻溋名鑄等,此前網簽均價也有超過20萬元/平方米的。
廣東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網簽均價來看,廣州•鵬瑞1號的價格比較此前的吹風價低一點,但相對公寓來說已經是一個比較高的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據克瑞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包括廣州在內的15個城市,千萬級豪宅成交套數均已趕超2022年全年成交套數。
從日均成交規模來看,2022年廣州千萬級豪宅日均成交套數為8套,而2023年1-9月日均成交14套。也就是說,2023年前9月每天都能比2022年多賣出6套。
從市場情況看,今年廣州天河區、海珠區等中心區有多個千萬級豪宅樓盤入市,如琶洲南TOD、保利湖光悅色等項目,都有較高的去化率
今年上半年,琶洲南TOD成交總金額113億元(統計口徑:住宅+別墅+公寓),是廣州全市唯一網簽破百億元的項目,豪奪全國第一。
近兩年以來,廣州千萬級以上豪宅成交量不僅持續提升,購買人群也在年輕化。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2年,廣州千萬級豪宅成交占比從2021年的1.8%提升到3.2%。此外,千萬級豪宅成交客戶群大多為35-39歲段,占比1%,相比2021年的占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
克而瑞數據監測顯示,近一年廣州共成交78258套商品住宅,其中今年10月成交6624套,環比上升5%,同比上升19%,成交均價38726元/平方米。在新政利好的刺激之下,成交規模不僅實現了兩連漲,還創下近5個月新高。
克而瑞廣佛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告訴每經記者,在系列政策利好落地及國慶黃金周促銷的帶動下,10月廣州新房二手房雙雙環比回升,延續了9月份企穩復蘇的態勢。不過,10月下半月隨著營銷活動的減少新房市場有所降溫。
“展望年底,雙11、雙12、元旦等都是房企營銷沖刺的節點,新政利好釋放的購房需求將會持續入場,預計有望保持目前穩定復蘇的態勢。”
二手房方面,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2023年10月(統計周期為9月26日-10月25日),廣州市二手住宅整體網簽(中介促成+自行交易)共9361宗和95.22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9.56%和11.23%。
繼9月環比增長4.76%之后,10月廣州市二手住宅網簽套數環比增長幅度擴大至9.56%。“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區域優化限購,部分潛在的購房需求得到釋放;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增值稅征免年限由原來的5年縮短至2年,大大降低次新房交易相關方的稅費負擔,次新房流通效率提升。”
“9-10月出現一波類似小陽春的反應是肯定的,但是10月中下旬以來市場就開始回落,政策影響的力度正在減弱,本質上還是要看購買力和未來是否有新政策的疊加效應。”黃韜補充道,如果沒有政策或其他變化,預計年底很難有新一波小高峰。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數據,截至10月末,廣州全市庫存量1191.1萬平方米,去化周期19.2個月。由于今年6-9月成交出現明顯下滑,即使10月新房供應減少+成交加速,消化周期仍處于近一年高位。
“從10月市場表現來看,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廣州各區域成交‘冷熱分化’的態勢明顯,部分缺乏規劃利好、存貨較多,且政策利好并未偏向的區域,獲取客戶的難度依然較大。”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