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6 09:13:08
1、政策面上,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受此消息利好,以工業母機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板塊上行。長期來看,國產替代是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政策大力支持疊加數控化率不斷提升,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2、芯片產業鏈需求側來看,PC與手機需求端回暖,第三季度安卓與蘋果新機型陸續推出,國內手機出貨量連續多周維持同比轉正。下游人工智能產業對于算力的需求大增,芯片需求側有望開辟新的增長空間。芯片行業周期一般是3~5年,目前下行的周期已逐漸接近尾聲。預期今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有望迎來拐點進入下一個上行周期,上游半導體設備材料有望率先收益。
3、受問界 M9 車型預訂訂單已突破20000臺的消息利好,智能汽車板塊11月3日也表現亮眼。智能駕駛汽車技術不斷突破,未來智能駕駛市場前景廣闊;國內車企也在加速布局自動駕駛,不斷升級優化NOA功能,高級自動駕駛滲透率可能進一步提升,對智能汽車基本面構成一定利好,可繼續關注。
4、科創板100ETF(588120)收漲2.25%,近十日漲4.28%,同期科創板50指數反彈1.57%。在經歷長時間的磨底后,A股迎來了一些重大的邊際轉好(美加息大概率停止,三季報基本確認A股盈利底)。正面刺激增加,如萬億的財政政策刺激和高新產業的政策出臺等。此外,在美債利率高企與經濟轉型陣痛兩大問題下,微觀結構改善明顯的科創板100指數權重行業(科技板塊)反彈邏輯明顯,在一眾A股行業中投資價值較為突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11月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滬指漲0.71%,收報3030.80點;深證成指漲1.22%,收報9853.89點;創業板指漲1.47%,收報1968.21點。市場成交額達到8095億元,北向資金全天實際凈買入71.0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28.04億元,深股通凈買入43.03億元。
盤面上來看,機器人產業鏈集體爆發,電機、半導體、電子化學品、儀器儀表、電子元件、專用設備板塊漲幅居前,鐵路公路、房地產開發板塊跌幅居前。
來源:Wind
工業母機板塊11月3日強勢上行,工業母機ETF(159667)漲2.92%。
數據來源:WIND
消息面上,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受此消息利好,以工業母機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板塊上行。
宏觀數據看,10月PMI為49.5,低于前值的50.2,可能主要受季節性影響所致,且主要拖累項為上游原材料。而根據廣發證券研究所統計數據,PMI數據映射的10月中觀景氣度數據來看,先進制造(汽車、醫藥、計算機、電氣機械)景氣明顯改善;且新興產業景氣度出現上行,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環比改善較為顯著。這也與政策支持方向一致。經濟回暖的過程中,制造業的回暖有望持續拉動通用機械、工業母機等需求,也可持續關注工業母機等高端制造領域。
行業基本面上,9月機器人&機床產量增速邊際改善,四季度生產旺季有望持續推動產量向上。根據中金研究所數據,9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14.3%至3.6萬臺,9月國內金切機床產量同比+12.5%至5.4萬臺,行業產量增速邊際向上。隨著四季度進入生產旺季,產量回暖或具備一定持續性。
長期來看,國產替代是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政策大力支持疊加數控化率不斷提升,國產替代空間廣闊。需求端中長期來看,一方面更新周期將至,當前時間窗口正處于上一輪產量高峰的更新周期起點。同時下游行業升級,如新能源車、5G技術升級、航空新材料應用與結構件復雜化,包括近期火熱的智能機器人等高端制造領域都將加快工業母機更新需求。另一方面,“制造強國”開啟制造業長期景氣度。當前行業估值較低,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感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工業母機ETF(159667),但需警惕短期波動風險。
11月3日,國泰機器人產業ETF結束募集,后續上市代碼:159551。人口老齡化推動機器替人、產業國產化率提升、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量產引領未來,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機器人相結合,支撐機器人產業長期成長。短期制造業需求復蘇,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相關指數估值存在較大修復空間。感興趣的小伙伴敬請期待機器人產業ETF(159551)的上市,該產品將成為一鍵布局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工具。
芯片板塊11月3日集體爆發,集成電路ETF(159546)收漲2.65%、半導體設備ETF(159516)收漲2.45%,芯片ETF(512760)收漲2.33%。
來源:Wind
需求側來看,PC與手機需求端回暖:第三季度安卓與蘋果新機型陸續推出,國內手機出貨量連續多周維持同比轉正,上游零部件以及模組出貨情況環比提升。全球PC市場溫和復蘇,相關需求反彈,第三季度PC出貨量環比增長11%。
此外,AI端側持續創新:英特爾、聯想、高通等廠商陸續公開其在邊緣AI的產品布局,加速推動生成式AI模型在端側落地,受下游人工智能產業對于算力的需求,芯片需求側有望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具備強周期性的芯片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反彈,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三星(Samsung)此前公布,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8%,但庫存正在恢復正常,減產也緩解了供應過剩的局面。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需求不斷增長,目前看到的復蘇將在明年繼續。
據芯片行業咨詢公司國際商業戰略(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下降約12%,但明年將反彈逾11%,達到5500億美元左右。
芯片行業周期一般是3~5年,從2019年下半年左右開始,芯片行業進入了一個上行周期。從2021年的下半年一直到現在,芯片行業進入到下行周期,目前下行的周期已經逐漸接近尾聲了。預期今年底或者明年的上半年,有望能夠見到大的電子產業包括芯片產業的下行周期的結束,從而進入新一輪的上行周期。
半導體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為上游的設備材料、中游的設計制造、以及下游的封裝測試。目前國內的設計、制造,相比海外的差距基本可控,處于全球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上游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具有較高的產業壁壘,多個領域落后非常大,是國產替代的主戰場,未來空間最為廣闊,也持續受到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
AI大模型落地帶動算力需求指數級提升,英偉達業績超預期率先驗證AI需求彈性,同時中外科技摩擦仍在演繹,荷蘭出臺芯片管制新規,上游半導體材料、設備有望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帶來的成長性溢價。對于半導體設備材料板塊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通過半導體設備ETF(159516)一鍵布局。同時也可以通過芯片ETF(512760和集成電路ETF(159546)把握芯片行業周期上行的beta投資機遇。
智能汽車板塊11月3日也表現亮眼,智能汽車ETF(159889)上漲2.73%。
來源:Wind
消息面上,AITO 問界汽車11月3日宣布,問界 M9 車型預訂訂單已突破 20000 臺,該車由華為、賽力斯聯合設計,將于 12 月正式上市。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情緒。在華為品牌的加持下,智能駕駛熱度不斷抬升,后續有望持續吸引油車消費者轉向電車。
智能駕駛汽車技術不斷突破,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國盛證券研報指出,特斯拉超算穩步推進,FSD體驗有望持續提升,截止到2023Q3,FSD beta行駛里程已超過5億英里。國內來看,車企也在加速布局自動駕駛,不斷升級優化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根據各家規劃,小鵬、華為有望率先在年內實現多城市NOA功能落地,“無圖模式”開始加速,問界預計在年底可以全國使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階自動駕駛功能。隨著智能化迭代加速,車企有望開始從硬件造車向軟件生態切換,轉變盈利模式,提高品牌粘性,打開市場空間。高級自動駕駛滲透率可能進一步提升,對智能汽車基本面構成一定利好。感興趣的小伙伴可繼續關注智能汽車ETF(159889)。
科創板100ETF(588120)11月3日收漲2.25%,近十日漲4.28%,同期科創板50指數反彈1.57%。
來源:Wind
在經歷長時間的磨底后,A股迎來了一些重大的邊際轉好(美加息大概率停止,三季報基本確認A股盈利底)。正面刺激增加,如萬億的財政政策刺激和高新產業的政策出臺等。此外,在美債利率高企與經濟轉型陣痛兩大問題下,微觀結構改善明顯的科創板100指數權重行業(科技板塊)反彈邏輯明顯,在一眾A股行業中投資價值較為突出。
創板100指數包含醫藥生物、電力設備、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等關系國家戰略發展重要方向的行業。
數據來源:wind
近期,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領域的軟件、智能汽車等都利好不斷,再來上半導體和生物醫藥等行業景氣度的不斷提升,諸多行業的行情助推下,科創板100ETF表現亮眼。
科創板100指數立足經濟轉型大方向,具有高預期,高彈性的特征。指數在權益牛市情景中上漲的彈性較高,明顯高于科創50指數和滬深300等寬基指數。當前,科創板100估值PE在40倍中樞震蕩,歷史上對應2019年12月底和2022年4月底的水平,在此后1-2季度的收益水平均表現優秀。
后市來看,科創板100指數中占比較高的創新藥、芯片、新能源、軟件、機器人的行業基本面都有望迎來好轉。隨著國內經濟逐步復蘇,下游景氣度不斷回暖,疊加AIGC、數字經濟、信創政策的推進,科創板估值有望觸底回升,科創100指數配置價值逐漸顯現。建議關注科創板100ETF(588120),把握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下科創板中小企業的投資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039904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