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1 20:39:20
四川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提到,此場專項活動是服務醫藥健康領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的重要平臺,期待以此為契機,“將人才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四川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43539
在四川構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醫藥健康是六大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為推動醫藥健康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加強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11月30日四川省委組織部(省委人才辦)、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在成都聯合舉辦的2023年四川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金融資本對接會,設置了醫藥健康的專場活動。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7個人才項目依次上臺路演,向臺下的金融投資機構代表展示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最新突破和成果。四川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提到,此場專項活動是服務醫藥健康領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的重要平臺,期待以此為契機,“將人才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四川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研究員包驥帶來的是“66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的質譜篩查”項目。新生兒篩查是出生缺陷三級防控的最后一關,也是罕見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現優生優育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國家要求,到2025年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需要達到98%以上。目前,這個團隊研發出來的產品已投向市場,完成了近30萬例的新生兒篩查。不僅將篩查項目增加至72種,價格也只有美國PE公司產品的1/4,打破國外壟斷。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教授于海洋介紹了“實測引導種植植入術”。國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識提升促進種植牙需求增長,這群患者中有的因為長期牙缺失,導致間隙變小,在種植過程中容易損傷鄰牙?;谶^去十多年在高精度引導方面的研究,這個團隊形成了一個成果,提高手術精度,將誤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減少種植牙并發癥的發生。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教授徐如祥介紹了“小型全身智能32排/64層移動CT研發與產業化”。CT(計算機斷層掃描)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但傳統大型CT笨重又身材魁梧,位置固定,影響危重患者的緊急救治。四川省人民醫院與電子科技大學形成了“醫工交叉”研發團隊,歷經十年努力,打破了國外對移動CT生產核心技術的壟斷,實現了中國小型智能機器人移動CT從0到1的突破。小型智能機器人移動CT的誕生,把CT檢查、診斷和治療直接送到病人的床邊,為危重患者的緊急救治提供了全新的“移動醫療”救治模式。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教授陳躍帶來的項目是“一種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適形屏蔽材料及制作方法”,作用于創傷或感染后出現的疤痕疙瘩。針對這種皮膚纖維化疾病,若單純進行手術切除、涂藥、激光治療,療效均不理想,且復發率高,放射性核素敷貼治療則能降低復發率。陳躍團隊研發了一款敷貼器,利用同位素鍶-90的衰變,釋放一定劑量的純β射線,作用于瘢痕組織,對病灶產生電離輻射生物效應,達到治療效果。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教授楊思進介紹了“茜花痛風膠囊新藥研究”。高尿酸血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困擾著不少患者,治療需求空間大?;谥嗅t理論,楊思進團隊研發了“茜花痛風膠囊”,運用現代多學科交叉的技術,實現了從理論到應用的創新。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鄭永強帶來了“智能靜脈用藥調配機器人”。過去二十年,他從醫生“跨界”工程師,用機械技術解決配藥的繁瑣與疲憊。鄭永強介紹,使用配藥機器人后,只需30到40秒,就能完成一袋靜脈輸液藥液的配備。配藥效率也從傳統的50~60/人/小時,提高到一人操作一人輔助狀態下的300+袋/小時。這款配液機器人已申請國家專利300余項,在醫院投用后,不僅讓護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更讓醫院的智慧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成都仕康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魏亮介紹了“降低組織焦痂的三維重構碳涂層電外科器械”。能量外科手術器械(如高頻電刀、超聲刀、離子刀等)已取代傳統的手術器械,但電外科器械的使用也帶來一些麻煩:一是產生組織焦癡會影響手術流暢度,二是產生有毒煙霧危害人員健康。行業內共識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涂層以期防止組織焦癡和減少煙霧,這個團隊創新研發了一種基于納米碳沉積技術的新型涂層,解決臨床應用痛點。
聽完這些路演項目,一位投資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路演的特點是成熟項目多、亮眼項目多,很多還是醫藥界高層次人才主導的項目。來參加此次活動,一方面是尋找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是來看看四川醫藥健康領域的新動向。”
記者注意到,這些路演項目大都走出初期的研發階段,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有的得到臨床試用的廣泛好評,有的正在洽談下游訂單,有的拋出了產品的出海計劃。要說他們的共同點,那就是諸多知識產權加身、科技含量頗高。
當項目進入后續研發、市場開拓等階段,催生了與金融資本結合的需求?;顒咏Y束后,路演方與資方代表紛紛掏出手機互加微信,討論熱烈,久未散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