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5 23:34:31
入選“預備役”5年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楊歡
四川一直渴求建設“一個還不夠,二三個也不多”的經濟副中心,以破解依靠一個中心城市帶動的局面。但面對一眾經濟體量只有成都1/10-2/10的后備軍,四川選擇采取“能者上”的策略。
早在2018年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時,四川只明確了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種子選手”,支持大家從“區域中心城市”晉升“省域經濟副中心”。但能不能摘得桂冠,四川說了:不靠行政疊加,得憑實力爭取。
12月14日起,四川省政府官網陸續公布了兩份與“省域經濟副中心”相關的文件——《關于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綿陽意見”),《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宜賓瀘州意見”)。
加上11月四川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審議的《關于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也就是說,除了早前被劃入“成都都市圈”范疇的德陽,7個“種子選手”中已有4城先行一步拿到支持建設經濟副中心的方案。
入選經濟副中心“預備役”五年,誰在崛起誰又慢了?隨著最新文件出爐,目標定位出現了哪些差別?
選擇以上7城作為“種子選手”,四川有自己的考量。
2018年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四川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范波介紹,這7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分列全省的2-8位,產業基礎較好,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
同時,地理區位條件比較優越,已有的國家交通干線和規劃建設的對外大通道在7個城市都有交匯點,與周邊城市在經濟貿易和人文交流上較為密切。此外,城鎮化水平較高,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較大,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較強。
2017年,七座城市只有綿陽GDP站上了2000億元。到2022年,在全省經濟排名第2-8位的依舊是這7座城市,大家的經濟體量集體往前邁了一步,全部邁過2000億元。
這些年來,四川GDP從3.8萬億漲到5.67萬億,成都突破兩萬億關口,其他城市發展如何?
“領跑”的綿陽,GDP從2017年的2313億元增至2022年的3627億元,向四千億發起沖擊。同一時間,宜賓-瀘州2017年的GDP總量為3443.4億元,到2022年增至6029.34億元,漲了約1.75倍;南充-達州的GDP總量由3411.8億元增長到了5188.15億元,漲了約1.52倍。排在第八位的樂山也于2020年站上了2000億元。
“種子選手”中提升最明顯的是宜賓。它現在是除綿陽外,僅有的3000億級城市,2018年超過德陽后一直穩坐“第三城”。而且,其經濟聚集度還在不斷提升,經濟總量占全省比例從2017年的4.91%提高至2022年的6.04%,增加1.13個百分點。
對比其他六城,從2017年到2022年,綿陽GDP占全省比重提升了0.29個百分點,樂山提升了0.16個百分點,瀘州提升了0.1個百分點。南充、德陽、達州的占比則在下降,分別下降了0.12、0.07和0.07個百分點。
回到總量來看,截至2022年,七城兩兩“咬”緊的局面依舊,除了宜賓和德陽之間經濟體量差距在600億元左右外,其余的“級差”都在200億元以內。換句話說,經過過去五年的發展,七城已經逐漸走向分層,綿陽、宜賓獨占一檔。
今年前三季度,綿陽和宜賓的GDP增速在省內數一數二,分別為8.2%和7.3%。
相較于過去7個城市并列的提法,去年開始,四川的“副中心”建設更有了明確的片區指向。川北、川南、川東北各有一個省域經濟副中心,分別是綿陽、宜賓-瀘州組團、南充-達州組團。
四川三個省域經濟副中心示意圖 圖片來源:封面新聞
2023年出臺的《2023年四川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要用“一中心一方案”的方式支持3個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以及區域中心城市樂山的建設。眼下,其中兩個省域經濟副中心和樂山的支持意見有了眉目。
《宜賓瀘州意見》的措辭是“支持……組團建設”。其中提到,到2027年,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躍升,兩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占全省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個百分點以上。
也就是說,這兩個城市的GDP之和要從現在的6000億水平,合力向萬億沖刺。未來三年,每年都要合力邁過一個千億的水平。
《綿陽意見》的措辭則是“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綿陽建設經濟副中心,明顯比宜賓-瀘州組團更加成熟?!毒d陽意見》中提出,到2027年,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個百分點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年營業收入突破3500億元、占全省比重超過11%,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
設定的這個目標,同樣需要綿陽“摸高”,從目前3600億元的水平邁向6000億元的體量,每年都要增長約600億元。
同時,到2035年,綿陽還要基本建成Ⅰ型大城市。按照“Ⅰ型大城市”的定義,城區常住人口應在300萬到500萬之間。七人普數據顯示,綿陽的常住人口為486.8萬,在全省排在成都(2094萬)、南充(561萬)、達州(538萬)之后。在人口減少的大背景下,綿陽要維持住人口自然增長,并在人口機械增長方面增強吸引力。
圖片來源:綿陽市政府官網
支持樂山的意見還未正式發布,從文件名可以看出對樂山的定位是“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去年8月,樂山通過了一個《中共樂山市委關于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提升樂山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能級的決定》,明確了32條措施,提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文旅融合、區域消費、城鄉建設、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十個能級”。
當時,時任樂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席代金在與網友互動過程中透露,“確保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力爭到2027年經濟總量達到3400億元以上”。
這輪政策暫時沒有提到的南充和達州,確實在7個“種子選手”里面跑得慢了一些。
比如,南充2022年的GDP增速為1.3%,排名川內最后幾名;今年前三季度,南充GDP增速(5.3%)繼續墊底,排在川內各市州的最后一名。
圖片來源:川觀新聞
今年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南充錄得668.69億元,只增長了2.7%;達州為569.2億元,同比增長5.8%。這兩座城市的二產增加值只有宜賓的五成左右,后者的增加值為1159.24億,同比增速則達到了7.8%。
達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過自身問題,“高質量發展短板較多,主導產業支撐不夠、結構不優”。南充也意識到了“工業經濟相對薄弱,龍頭企業支撐不夠,提升產業能級仍需補短強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高能級載體平臺缺乏”等問題。
事實上,7座“種子選手”間的實力過去并沒有那么懸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曾言:“只要特大項目落地,只要創新能力超常提升,七城之間的排位隨時刷新。”
然而,當達州、南充的產業轉型不夠明顯時,宜賓、綿陽卻迎來了多個百億級投資項目的落地,當這些項目投產后釋放產能,地區產值就迎來快速增長。
四川時代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 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回顧近幾年宜賓異軍突起,押注新興產業、迎來重大項目正是他的逆襲之路。自從新能源電池產業起飛后,宜賓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的規上工業總產值也開始節節攀升,從2020年的不足20億元迅速增長至2022年9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也因此同比增長7.3%,遠高于全省6.5%的平均增速,更是與達州、南充拉開了差距,甚至開始向綿陽的地位發起挑戰。
經濟表現各有千秋,但四川對這幾個“副中心”后備軍的支持一直未變。一個現象是,2020年四川一口氣設立了四個省級新區,分別落在了宜賓(三江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南充(臨江新區),綿陽(科技城新區),三個省域經濟副中心“雨露均沾”。
從某種角度上講,省級新區是一個風向標,其落子之處,定是當前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也是具備良好前景未來將要重點發展的區域。設立省級新區,也是希望幫助這些建設“副中心”的地方更上層樓,進一步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創新發展動能與區域帶動作用。
四川一直是渴望多個“副中心”的,為構建“五區共興”新格局,建設更有力的次級增長極。從現實意義上講,川東北區域是四川東出門戶,連接重慶的橋頭堡,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大背景下,強化川東北經濟,培育“南充-達州”必要且重要。
當然,既然一開始就定好了“競爭上崗”的基調,那獲得支持的城市或組團,自然得先扛起對省內國民經濟形成重要支撐的大旗。
封面圖片來源:宜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