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9 00:02:04
濟南“米”字樞紐只差一筆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600275911
據中工網消息,12月16日,山東省境內新建濟南至棗莊鐵路建設動員大會在棗莊市召開,這標志著濟南至棗莊高鐵項目建設進入全面施工的新階段。新建濟南至棗莊鐵路是山東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條承擔沿線城際及旅游客流為主的高速鐵路項目。
據山東鐵投集團山東濟棗高速鐵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濟南至棗莊鐵路位于山東省中南部,北起濟南樞紐歷城站,向南經泰安、濟寧,止于棗莊市臺兒莊區,全長約268.564公里,其中新建正線263.314公里,橋隧總長213.946公里,占線路長度的81.28%。全線新建橋梁62座,隧道18座。
濟棗高鐵規劃示意圖 圖片來源:閃電新聞
全線共設濟南東、歷城、南山、泰安東、寧陽東、曲阜東、鄒城、滕州東、棗莊南、臺兒莊10個車站,其中濟南東、歷城、曲阜東為既有站。另設裴家莊、羊山村2個線路所,改建濟南東動車所,設計行車速度350km/h,計劃工期48個月。
解讀:濟棗高鐵建設稱得上“一波三折”。早在2016年納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兩年后再次出現在《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再到今年11月,《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發布,濟棗高鐵寫進省級專項規劃,列入山東“八縱六橫”高鐵網中的旅游通道,定位為干線通道。
這7年時間里,濟棗高鐵的線路走向幾經變化,開工時間幾度推遲。就在去年2月,棗莊市臺兒莊區在回復網友提問時還曾提到,受國家政策調整,濟棗高鐵項目已全線暫停,目前山東省正對濟棗高鐵項目進一步研究和論證。如今終于正式開工,讓沿線居民可謂“松一口氣”。
在山東看來,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解壓”。作為南北走向的線路,濟棗高鐵與京滬高鐵平行,兩條線路距離很近,部分路段間距不足百米。京滬高鐵被稱為我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線路,節假日高峰期常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濟棗高鐵該線建成后,可以分流京滬高鐵客流,緩解京滬線通行壓力。
其二在于“連通”。當前,山東全省正在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三圈”中省會經濟圈有濟南,膠東經濟圈有青島,棗莊、濟寧所在的魯南經濟圈卻沒有“萬億俱樂部成員”帶隊。
輻射帶動,交通先行,當地專家曾指出,省會經濟圈、魯南經濟圈間的高速公路、國省道較多,公路交通的帶動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不能很好地支撐城市間的新發展,高鐵作為公共交通,運輸成本低,大運量,高強度,能夠讓物流要素更加集中,人才、經濟交流更持續。
隨著濟棗高鐵開工,濟南只差濟濟高鐵就可在版圖上畫完“米”字。更長遠來看,《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顯示,山東旅游高鐵通道中還有一條棗莊至徐州新沂的干線通道,濟棗高鐵有望成為一條出省新通道,直通淮海南下長三角。
眼下,山東正在創造高鐵建設歷史上的新紀錄:月初濟鄭高鐵全線通車,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2800公里,躍居全國第1位。省內還有雄商、津濰、濟濱、濰煙4條高鐵正在建設,除了濟棗高鐵,年底還將有濰宿高鐵、青島連接線2條高鐵開工建設,山東全省在建高鐵將達到7條。根據當地規劃,預計“十四五”末,全省營業及在建高鐵里程將達到4400公里。
津興城際開通最快41分鐘可達
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鐵路12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天津西站至大興機場站間最快41分鐘可達。津興城際鐵路成為繼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后,又一條連通北京與天津間的高速鐵路,“軌道上的京津冀”再添新軍,將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
河南擬新組建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
12月18日大河網消息,據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河南省對擬新組建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23年12月19日—2023年12月25日。擬新組建的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河南省環境友好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小分子抗腫瘤創新藥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綠色建筑材料制造與智能裝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經皮給藥重點實驗室。
全國首個年快遞業務量超百億縣級市誕生
12月18日10點15分,隨著寄往日本大阪的國際快件發出,義烏今年的快遞業務總量正式突破100億件,至此義烏成為全國首個年快遞量超百億件的縣級市。據悉,義烏市快遞規模從2012年的1億件發展到如今100億件,快遞總量翻了100余倍;城市排名也從全國第八位躍居到如今的全國第二,成為僅次于廣州的全國第二大快遞樞紐城市,規??偭空既珖?/12,全省2/5。
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
12月17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設立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面積包括南、北隍城島東部海域170平方公里,標志著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按照“1+N”布局產業,“1”即海上養殖區,積極探索無居民島合理開發利用新路徑;“N”即多個產業配套基地,依托行業領域優質企業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基地、養殖裝備制造基地,帶動形成海工裝備制造及水產加工、漁業種業及科創等產業聚集區,通過島內島外緊密銜接、協同發展,打造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裝備制造、海上旅游等全產業生態。
商丘市委書記帶隊赴蘇州常州考察招商
12月12日至14日,商丘市委書記李國勝帶隊赴江蘇省蘇州市、常州市考察招商,深入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和部分企業考察座談,強化開放合作,致力共贏發展。李國勝說,商丘市位于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經濟大市、教育大市、文化資源大市、新興工業城市。希望企業與商丘進一步加強交流、加深了解,把商丘作為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深化拓展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岳陽有望迎來一所新大學?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留言板咨詢湖南理工學院何時能更名大學相關事宜。該網友留言稱,“近幾個月,山東、安徽等地多所高校實現更名大學,岳陽市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資源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契合,希望早日有一所真正的‘大學’。”
對此,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室12月14日答復稱,“省人民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已將‘湖南理工學院’更名為‘湖南理工大學’納入了《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室表示,“當前,湖南理工學院已基本達到‘學院’更名為‘大學’的設置標準,待其獨立學院南湖學院轉設成功后,即可按程序申報更名為‘大學’。下一階段,省教育廳將做好相關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支持湖南理工學院在‘十四五’期間內創造條件盡早更名為大學。”
2184.3萬人,北京常住人口實現六連降
12月16日,北京市委黨校北京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3)》?!端{皮書》顯示,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4.3萬人。自2017年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六連降”,人口區域分布呈現多點支撐、梯度分布格局。
2023年北京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6—202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分別為2195.4萬人、2194.4萬人、2191.7萬人、2190.1萬人、2189.0萬人、2188.6萬人;戶籍人口分別為1362.9萬人、1359.2萬人、1375.8萬人、1397.4萬人、1400.8萬人、1413.5萬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六連降”背后,既有主動因素,也有被動因素。“一方面,是因為北京市的逆城市化分流。實際上,這是國際上大都市的普遍做法,很多國家繁榮依靠的是城市群,而不是單個的城市;另一方面,北京市也存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人口出生率總體下滑,城市成本升高,導致一些年輕人回歸小城市生活。”盤和林說。
中國高凈值家庭現金流管理報告:廣東擁有高凈值家庭最多
日前,中信保誠人壽“傳家”·胡潤百富《2023中國高凈值家庭現金流管理報告》發布。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在發布會現場介紹,中國高凈值家庭(即“凈資產達千萬元的家庭”)總資產繼續擴大,從2021年的160萬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164萬億元。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也在持續上升,2022年達到211.03萬戶,比上年增加5萬戶,增幅為2.5%。
省份(和特別行政區)高凈值家庭數量TOP5分別為:廣東(30.7萬戶)、北京(30.6萬戶)、上海(27.1萬戶)、浙江(21.6萬戶)和香港(21.5萬戶);城市TOP5分別為:北京(30.6萬戶)、上海(27.1萬戶)、香港(21.5萬戶)、深圳(8.01萬戶)和廣州(7.3萬戶)。
高凈值家庭的成員職業構成中,52%為企業主,企業資產占其總財富的54%,平均擁有320萬元現金及有價證券,以及價值560萬元以上的房產;30%為金領,其財富中現金及有價證券部分占比六成以上,平均擁有價值780萬元以上的房產;8%為不動產投資者,投資性房地產占其總財富50%以上,平均價值超過1100萬元,現金及有價證券占比則低于10%;10%為職業股民,現金及有價證券占其總財富七成以上,平均擁有價值670萬元以上的房產。
高凈值家庭的現金流入主要來源于經營收入(44%)、投資收益(22%)和工資收入(21%),經營收入和工資收入等勞動性收入占比達到65%,反映出高凈值家庭大多勤勞致富,以及高產出、高回報的收入狀態;現金流出最主要的去向,是家庭日常消費、金融投資、子女教育與婚姻、實物投資、企業股權投資和奢侈消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