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0 18:11:02
每經記者 黃海 每經編輯 董興生
12月19日,由上海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出版,改編自同名財經主題話劇的小說《大贏家》在坐落于上海黃浦區福州路的上海書城舉行首發儀式。
該作品中,除了人物是虛構,其他大部分與市場相關的重大事件與具體細節在證券史上都有出處可考。
今年以來,證券市場新規頻出,資本市場變化不斷發生。對于當下資本市場的特點以及多條新規產生的影響,12月19日下午,“大贏家”系列作品總策劃、榮正集團董事長鄭培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鄭培敏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他表示,“救市”有三件套,其一是大股東增持,其二是上市公司回購,其三是股權激勵。“前兩者給資本市場注入真金白銀,股權激勵給信心,如果只有前兩個我覺得力度是不夠的。”
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以及《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決定》,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態化分紅機制,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新規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滬深證券交易所同步修改完善規范運作指引,明確操作性要求。
“總而言之,導向肯定是鼓勵上市公司要給資本市場回報。”
“我覺得用意是很好的。”鄭培敏表示,“總的來說,監管引導上市公司回報于投資人。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基本上過去的一兩年沒有資本利得,那么上市公司多分點紅,給予投資者一些心理和少量的物質回報,心理回報可能會更重要一點。”
對于如何建立常態化分紅機制,鄭培敏認為,主要還是需要看“政策指揮棒”。“比如說如果不分紅,就不能再融資,甚至不分紅就不能減持,那就會引導上市公司(分紅)。”
在鄭培敏看來,目前資本市場最缺乏的是投資信心。他以股權激勵方案舉例,2021年,全市場股權激勵826例,2022年只有760多例,下滑9%;今年截至11月30日,僅614例。鄭培敏認為,股權激勵的前提是對業績和股價有信心,股權激勵方案數量的減少說明信心在減少。
不過,北交所最近受到資本熱捧。“深改19條”釋放的諸多政策紅利,令市場對北交所的前景充滿期待。
“短期肯定過熱,但是長期(來看),資本市場所有的人都開始關注北交所了,北交所應該會可持續地健康發展。”鄭培敏補充稱,“我現在鼓勵企業選擇北交所去上市,資本市場的融資方不要忽略北交所了。但是作為投資者,我要奉勸小心謹慎。如果現在有滬深的(賬)戶,是不是開個北交所的戶馬上去炒,我覺得悠著點,打個問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