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茶話會 2023-12-30 11:45:35
打個響指吧,
不論順遂還是坎坷,
不論快樂還是苦痛,
和消逝的光陰干脆地告別,
再見!2023!
和嶄新的明天響亮地問候,
你好!2024!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更是各行各業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一年。
向前的路,總是坎坷又崎嶇。這一年,不論于單位還是個體而言,都充滿了挑戰。
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營收與利潤降低,不能開源就只能節流,宣傳、品牌推廣方面的軟性開支,自然在企業“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的情況下首當其沖。
大河無水小河干。廣告投放量減少,線下論壇、活動、培訓等預算銳減,導致媒體營收下滑。
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營收下滑曲線中的每一點更是重重砸在媒體人身上——裁員、降薪、停發績效獎金。
當泡沫破滅的洪流洶涌而至,不論巨輪還是扁舟,都被海浪裹挾著,漸漸遠離熟悉的避風港,推向風急浪高的深海。
2024年,主流媒體如何在波濤洶涌的大海里求生?
巴爾扎克說:“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應該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同理,在面對嚴峻的內外部經濟環境時,主流媒體要挺過去、活下來,就迫切需要扔掉“笨重的貨物”——脫虛向實,回歸本源。
脫虛,就是要摒棄一切形式主義和花架子。在形式上做減法,在內容上做加法。
在媒體融合作為國家戰略整體推進的十年間,一些媒體為了融合而融合,大搞形式主義,出現了刻意強調“全能型記者”而忽視了“專家型記者”,盲目謀求“網感”而放棄了內容“質感”,過度迷信流量而拋棄了能量,簡單片面把媒體融合理解為物理反應而不是化學反應。
向實,就是要研究解決真問題,向媒體融合要實效。
要始終把住主流價值導向,堅持內容為王,用真正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優質作品,與公眾建立有效鏈接,在導向和流量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真正提高媒體的綜合實力,占領輿論制高點,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和意識形態的主導權。
2023年,“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最終目標是要鞏固和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
今年,“浙江新聞”“天目新聞”“小時新聞”三端合一成為“潮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姜軍說:“新聞客戶端的打造在于質量不在數量,影響力的基石是公信力而非單純的數字,而一個客戶端的傳播力是評價客戶端質量的重要指標。”
這些,都在表明,下一步媒體深融需要從“量”向“質”轉變,從“形”向“勢”轉變,真正讓媒體融合顯實效。
因而,檢驗媒體融合的實效,不是看誰家的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更高大上,不是看哪家媒體建設的APP、開設的矩陣號多,不是看報道用了多少炫酷的技術,而是要看這些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究竟為內容生產提質增效賦能多少,要看這些APP、矩陣號下載量、日活量、粉絲量有多少,要看這些報道究竟產生了多大的正向效果。
回歸本源,就是聚焦主業主責,不忘初心與使命。
在十年的媒體融合轉型實踐中,一些媒體迫于生存壓力,把“轉型”干成了“轉行”,將主要精力放在做房地產、辦物流公司等副業上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新聞主責,媒體的影響力不斷下滑。
與純市場化企業不同,主流媒體的主責主業是意識形態工作、新聞輿論工作,一旦脫離新聞主責、傳媒主業,就是魚離開了水,并非長久之計。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縱觀媒體融合轉型做得好的媒體,無一不是堅守新聞主業。
南方報業集團旗下南方+,始終堅持內容、技術、經營“三個輪子”一起轉,用內容打造傳播力,再用技術和經營支撐內容生產,方才有南方+營收不斷邁上新臺階;湖南日報不斷拓展內容生產邊界,在做大做強新聞內容的同時,不斷推進“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生態平臺建設,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效統一;每日經濟新聞,堅持專業主義至上,傳媒、智庫、技術、產業四輪驅動,相互借力,努力完成從財經紙媒到一流科技媒體的轉型。
轉型絕不是轉行,內容生產和傳播是媒體融合轉型的“1”,主流媒體融合轉型必須依靠自身優勢,始終堅持深耕內容生產,在這個基礎上創新內容服務這個的“0”才有價值。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云之志。
2024年,我們或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但從來都是逆風更適合飛翔。只要我們不停止,谷底就是我們的起點。
親愛的同仁,莫停留,闖過漫天的大雪,穿過嚴寒的朔風,讓我們一起奔赴下一個春日暖陽。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原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