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2 15:41:11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趙云
截至去年12月末,科創50指數月線走出罕見的8連陰,這也拖累了券商的跟投數據。
據Choice數據統計,保薦機構科創板跟投浮虧比例為45.8%,環比提升超3個百分點。
不過,由于去年市場的分化較大,一些科創板新股仍然讓保薦機構的跟投產生了可觀的浮盈。例如去年1月上市的百利天恒-U讓保薦機構跟投大賺466%。
相比之下,同為去年上市的華虹公司的保薦機構就高興不起來了,截至去年底產生浮虧高達1.5億元。
Choice數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產生浮虧的共有87家,保薦機構科創板跟投浮虧比例為45.8%,較11月末的42.2%有所提升。去年2月末,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浮虧比例一度僅為24%。
據Choice數據統計,隨著百濟神州的保薦機構于去年12月解禁,截至12月29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虧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為華虹公司一家,兩家保薦機構跟投浮虧比例達18%;此外,華虹公司去年末1.5億元的跟投浮虧對兩家保薦機構承銷保薦費的侵蝕幅度近60%。而華虹公司為去年科創板最大IPO。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排名前10的科創板公司
另一方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9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有7家,環比持平,這7家科創板公司依然為海光信息、拓荊科技、晶科能源、中科飛測-U、百利天恒-U、聯影醫療、佰維存儲,和11月相同。其中,海光信息為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帶來的跟投浮盈超2億元。創新藥企業百利天恒-U去年股價暴漲466%(該股于去年1月6日上市,首日漲幅為29.76%),高居科創板首位,也直接讓保薦機構國投證券的跟投大賺466%。
截至去年末,有13單科創板項目給保薦機構帶來的跟投浮盈與跟投金額的比值超過了1,比11月末增加了2家,其中比值超過3的項目為2單,環比持平。其中百利天恒-U的這一比值高達4.66。
與此同時,有6單科創板項目帶給保薦機構的跟投浮盈超過了承銷保薦費收入,環比減少了3單,其中百利天恒-U跟投浮盈與承銷保薦費收入差值過億,為9月以來首次出現跟投浮盈與承銷保薦費差值過億的科創板公司。這主要得益于該股近2個月的持續逆勢大漲。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相比此前創新藥公司在科創板整體弱勢的表現,去年一些未盈利的創新藥公司在科創板表現突出,百利天恒-U就是其中的代表。
截至去年12月末,保薦機構跟投產生浮虧規模排名前20的限售期未滿的科創板公司中只有2只醫藥生物股。相比之下,在2022年年末,同類公司中有多達7只醫藥生物股。去年不少創新藥公司股價表現搶眼讓一些跟投深度浮虧的保薦機構看到了解套的希望,例如在2022年年末保薦機構曾一度浮虧近6000萬元的邁威生物-U,在去年全年大漲126%,這也讓保薦機構海通證券原本的深度浮虧大幅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邁威生物-U是一家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不過,目前,為未盈利創新藥企業準備的第五套上市標準暫處于停滯狀態,去年下半年以來,未有按照第五套標準申報的上市申請獲受理。
事實上,不僅是第五套上市標準受限,去年科創板IPO市場整體處于收縮狀態。2023年科創板上市數量僅為67家,比2022年大幅減少了57家,是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公司上市數量最少的一年。
去年12月,只有1家公司登陸科創板,這是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上市量最少的一個月(去年10月也只有一家上市,不過10月有長假因素)。另一方面,2023年科創板IPO受理企業數量為74家,環比大幅減少了85家。
受此影響,科創板存量跟投企業數量也在持續減少。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僅為190家,繼續創出年內新低。相比之下,2022年年末,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尚有285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662705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