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5 23:10:46
“三萬億俱樂部”成員+1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32646
1月15日,廣州市代市長孫志洋在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預計2023年廣州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商品進出口總值連續第3年雙雙超過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600億元、創歷史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和6.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3萬人。
面向2024年,廣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不低于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商品進出口總值保持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4萬人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和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均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解讀:全國“三萬億俱樂部”成員,此前“官宣”的僅有四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州是首個突破這一門檻的省會城市。一直以來,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頭頂“最強省會”光環,但面對的挑戰也是有目共睹——
去年一季度,廣州GDP6963.92億元,同比增長1.8%。不僅不及全省、全國平均增速水平,在全國前20排行榜里的城市,也處于倒數行列。再往前,2022年廣州GDP2.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五。
從曾經的“北上廣”,到“北上深廣”,再到“北上深重廣”,網上不乏廣州“經濟失速”“跌出一線城市”的議論。從產業結構分析,廣州去年開局失意的主要問題依舊出在工業上——一季度廣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8%,兩大支柱產業汽車和電子產品制造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比廣東省內的萬億強市,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剛曾在《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廣州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分析》一文中直指,與深圳、東莞、佛山三市相比,制造業對廣州經濟發展支撐作用相對偏弱。
抓住主要矛盾,早在2022年起,廣州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去年6月,廣州市委常委會上首次提出“二次創業”“再造一個新廣州”,也表示要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
眼下廣州成功沖線,離不開工業回暖。去年12月公布的廣州2023年1—11月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于年內首次轉正。
進一步分析,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這三大新興支柱產業,正在成為廣州產業結構中的“中流砥柱”。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已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0%以上。
經濟總量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廣州用了8年;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用了5年。如今3萬億再出發,制造業仍是廣州經濟的重要基石。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今年廣州將出臺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
具體舉措上看,傳統優勢產業方面,推動100家企業“四化”改造升級,促進紡織服裝、皮具箱包、美妝日化等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興產業。
安徽上位,“中部外貿第一城”易主
1月15日,安徽省商務廳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安徽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進出口、出口總量躍居全國第九,中部地區排名第一,對外貿易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安徽省商務廳介紹,除了得益于外貿政策的助力,2023年安徽進出口承壓前行的底氣還來自于高端制造業。圍繞十大新興產業,安徽加快建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24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以“龍頭+配套”的產業集群共同撐起了安徽省高端裝備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
浙江2024年“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啟幕
日前,第50屆香港玩具展閉幕,20多家組團參展的溫州企業獲得了不少意向訂單。這一團組也是浙江今年首個境外參展團組,拉開了全省2024年“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的序幕。據悉,浙江計劃2024年力爭全省組織1000個以上團組、10000家以上企業赴境外拓市,支持省級重點展會100個以上。其中,一季度力爭全省重點支持展會30個以上,組織50個以上團組、1000家以上企業赴境外拓市場。
魯豫聯手打造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樣板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縱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深化魯豫毗鄰地區交流合作。該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點領域合作事項取得明顯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合作制度創新經驗。到2030年,合作關系更加緊密,合作領域更加寬廣,合作機制更加完善,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聯動示范效應明顯提升,打造成為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新樣板。
“最快高鐵”有望在成渝中線率先開跑
被稱作“最快高鐵”的CR450近日再次傳出消息:2024年,國鐵集團將完成CR450樣車制造并開展型式試驗。國鐵集團的《“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依托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等工程項目開展CR450科技創新工程基礎設施工程化技術驗證。作為中國最長的高鐵之一,滬渝蓉沿江高鐵由多條高鐵通道組成,線路總長約2100公里,其中僅有成渝中線高鐵預留了時速400公里的提速空間。
2023年GDP增速或將“達標”專家預計消費成拉動經濟“頭駕馬車”
四季度及全年經濟數據將于本周公布,多位專家預測2023全年GDP增速在5%以上,預計對全年經濟拉動主要貢獻項還是最終消費支出。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預計全年GDP增速達到5.2%左右。龐溟指出,生產端和需求端的多項指標全面向好、均衡發展,工業增加值、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等增速均穩步回升。
龐溟認為,對全年經濟拉動主要貢獻項還是最終消費支出,特別是服務消費。數據顯示,2023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較10月份上漲2.5個百分點,受穩增長相關政策影響,消費釋放長期增長信號。
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
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據統計,202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12月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0.2%、66.6%和55.0%,前述各項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
2023年,我國分別有5、7、6家造船企業進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前10強。全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58.4%,新接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0.7%,手持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59.2%,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2023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上海北京杭州居前三
1月13日,《2023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布。課題組選取了中國內地337座城市(自治州、地區、盟,不含我國港澳臺地區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選取Google News、X(Twitter)、Facebook、TikTok、YouTube、ChatGPT六個平臺作為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的考察維度,量化研究中國城市的海外網絡傳播力現狀。
根據報告,在337座城市(?治州、地區、盟)中,排在前十名的依次是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深圳市、重慶市、武漢市、成都市、廣州市、韶關市、天津市。除直轄市外,從省級單位來看,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浙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東省、福建省、云南省、湖北省、貴州省、江蘇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
在地級市中,排名前二十的依次是韶關市、喀什地區、和田地區、泉州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吐魯番市、阿克蘇地區、郴州市、保山市、涼山彝族自治州、秦皇島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樂山市、酒泉市、臨夏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景德鎮市、普洱市、伊春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