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用學理和事實講清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八大支撐,理直氣壯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8 19:15:45

    每經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中國科學院預測中心發布的《2024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經濟走勢將呈現平穩運行,穩中有進、前低后高的態勢。直面問題,強化支撐,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關鍵。

    在“央視財經長三角金融之夜”活動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2024年持續向好的八大支撐》的主旨演講,從國家重大戰略、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科技創新、企業盈利效應等宏、中、微觀三個維度,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信心和底氣來自何處這一疑問,提供了系統而立體的理論和實踐論證。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核心點之一,在于我們不僅要正視面臨的挑戰,也要分析清楚我們面臨的機遇。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當下的情況來把握,只有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講清楚事實的本相,才能真正地引領市場輿情。”劉元春說。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直面問題:用科學的方式分解問題

    問題常常是創新的靈感來源。及時發現問題,直面問題,并且利用好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更豐富、多元。

    活動現場,劉元春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面臨的六大挑戰。“我們不僅僅要直面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學的方式、理性的方式把問題分解開來。”

    首先,有效需求不足。劉元春分析,當前,我國正面臨內需和外需的雙重不足問題,這個不足可能比以往的不足體現得更嚴重。

    第二,部分產能過剩。“現在我們面臨的產能過剩不僅僅是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一些戰略新興產業也存在過剩問題。”

    第三,社會預期偏弱。除金融市場外,其他很多層面的社會預期都相對偏弱。劉元春表示,預期偏弱、信心不足是多重表現、多重原因的,這不僅是由于“兩個毫不動搖”實施得有偏差,實際上,對于小微企業的盈利性問題和各種政策的獲得感問題也很重要。

    最后,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講的“四大風險”,房地產、地方政府、中小金融機構,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金融市場壓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風險。

    八大支撐:對新現象有新理解和新把握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單一地放大負面,而是需要更加冷靜地評估機遇和風險。”劉元春說。他從庫存周期觸底回升、企業盈利水平的漸進回升、積極穩健的金融貨幣政策和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等八個方面分析了2024年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

    庫存周期觸底回升,會推動企業庫存投資回補。“庫存投資在經濟周期較好的情況下能占到投資的8%左右,但在經濟低迷時只能占到1%左右。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庫存基本觸底,我們希望目前的政策能夠使企業觸底時間比較短,在明年快速進入到像2016年的時間段。”

    企業盈利能力度過艱難期,盈利水平的漸進回升將產生系統性效應。“2023年四季度開始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逐步出現反轉,企業盈利能力反轉是經濟向好最為堅實的微觀基礎。”劉元春說。

    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之后,無論從規上企業利潤總額,還是從規上虧損額來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持續改善。這種改善在2024年的延續將可能固定投資的回轉。

    此外,積極財政政策預計將全面回歸。劉元春分析,3.5%的預算赤字、4萬億左右的專項債、1萬億的新增國債、PSL的重啟以及財政收入的改善將是2024年擴內需的堅實基礎。

    “今年財政積極性范疇會重歸到傳統的積極,從赤字積極和支出端的積極,兩個積極同步進行,這是保證2024年經濟復蘇持續向好的最重要的政策基礎。”劉元春說。

    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操作將在2024年產生積極的配合效應。2023年年底,PPI等各類金融參數增速較2022年都有所收縮。但今年在融資成本、存量資金、資金結構等幾大點的發力將比以往的穩健更穩,會有積極的操作性。

    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萍甲粤⒆詮姂鹇缘某掷m實施,將會在“三新”,即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持續涌現時期產生階段性的新效應。劉元春分析,一旦專利技術和各種基礎研發投入達到一定程度,在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上所產生的“蜂聚現象”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說政策、技術等將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堅實后盾,那么改革年孕育的新信心和新效率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調研顯示,2023年四季度改革熱度指數全面攀升,這樣的成果能讓期待逐步轉化為獲得感。

    最后,“十四五”重點工程的加速推進與新發展格局效應的初步形成與對重點風險持續處置帶來的穩定效應也是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兩大支撐。“目前很重要的是要將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做好,也就是新發展格局,必須要在斷點、堵點上全面突破,從而使國內大市場的新動能有新的系統性效應。”劉元春說,“房地產的深度調整最艱難期已經渡過,國家房地產新政開始產生一定的效應,尤其是圍繞著房企流動性的注入,圍繞著‘三大工程’所做的最新布局,對于經濟支撐一定會有有別于過去的效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濟 企業 上海市 上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