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3 19:21:06
晉超建議,加強整體布局推動,將建設有世界影響的文學之城納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和“三城三都”建設行動計劃整體布局,作為重要內容系統推動,編制建設規劃綱要,制定五年行動計劃。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唐元
“成都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征程中,以‘三城三都’建設為主要工作抓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成都文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成都應推進建設有世界影響的文學之城,賦能文化產業發展,”在1月31日下午召開的政協第十六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聯組會上,成都市社科界別委員,四川旅游學院鄉村旅游研究院院長晉超表示。
文學是成都的文化名片?!稘h書》就盛贊蜀地“文章冠天下”。唐末五代時期,以成都為中心的西蜀地區成為當時全國文學藝術的中心。近現代以來,成都一直是中國新詩名城、小說散文大市、全國網絡文學發展重鎮、中國科幻文學的發源地和內容策源地。
晉超表示,“目前成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品牌、文學名家、文學作品不夠,文學人才培養引進以及文學作品的價值轉化也有待加強。”
那么,成都接下來應如何建設有世界影響的文學之城,助力文化產業發展,服務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晉超建議,首先應該加強整體布局推動,將建設有世界影響的文學之城納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和“三城三都”建設行動計劃整體布局,作為重要內容系統推動,編制建設規劃綱要,制定五年行動計劃。“與此同時,建立相關部門、機構、組織的聯動協調機制,增強工作合力;條件成熟時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文學之都’。”
晉超指出,接下來應以“1+2+3+N”為框架,搭建核心平臺載體。具體來看,1是指空間——成都文學館;2是指平臺,包括成都文學大數據和成都文學發展基金;3是指體系,包括創作體系、研究體系、傳播體系(刊物、活動、獎項、出版等);N則是指形成指多項成果,涵蓋了文學作品、文學人才、文學獎項、文學活動、文學交流等。
晉超建議,“開展文學IP資源的挖掘梳理和創新轉化,讓文學品位融入城市形象,籌建‘成都文學館’,致力于打造交流展示中心,集文學藏品、陳列展覽、學術研究、宣傳教育、社會服務等綜合功能于一體,全方位、立體化、數字化呈現文學成果和文學精神,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準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文學全面賦能。”
“我們還應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成都文學大數據,文學作品以數字化呈現,構建文學的云體驗和全景展現;與此同時,設立成都文學發展基金,扶持優秀作家和作品,支持文學類社團、社會組織發展,培育中青年作家,獎勵文學創新項目、創作團隊、研究團隊、評論團隊、傳播團隊;設立‘金芙蓉文學藝術獎’;對接國內外相關文學組織,積極引進文學名家和優秀人才留駐成都,”晉超進一步分享到。
最后,晉超認為,還應借鑒對標城市的成功經驗,打造成都世界文學之城建設的品牌矩陣,以“文學+”的概念,將文學與文創、旅游、賽事、會展、音樂、影視等相結合,推動文化融合發展,打造成都文學傳播體系。“系統挖掘成都的文學資源,研究文學成果,發揮紀錄片、短視頻等傳播優勢;在地鐵、街區、園區、景區等打造文學場景,讓成都文學元素具象化,并融入市民生活和游客體驗,使文學與城市共生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