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18 12:41:3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今天是眾多行業開工的第一天,OPPO創始人陳明永對于AI手機行業以及OPPO手機未來發展的道路發表了一些看法。陳明永稱:2024年是AI手機元年。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通過Al,我們可以把手機的體驗重新做一遍,幫助用戶實現更高價值。AI手機時代的到來,讓我們離真正的智慧生活更近了一步。
同一天,魅族也官宣重磅消息。據“魅族科技”官微消息,魅族今日決定 ,將All in AI,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全力投入明日設備AI For New Generations。2024年魅族面向AI時代全新打造的手機端操作系統將進行系統更新。此外,魅族首款AI Device硬件產品也將在今年內正式發布。
圖片來源:魅族科技
魅族在文中表示,當前,隨著全球手機市場換機周期延長、消費創新空間有限、行業惡性競爭加劇,手機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手機產品單純依賴硬件升級和參數競爭,已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多樣化、全面化的使用需求和使用體驗,行業亟需尋找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魅族稱,經過兩年的團隊磨合、資源配置、產品布局以及相關技術的充分預研,魅族目前已具備向AI領域全面轉型的能力。作為一家全面發展的科技生態公司,魅族擁有完善的研發和供應鏈等硬件團隊,同時還擁有體系化開發、設計、交互的軟件團隊,這將為魅族All in AI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在本次AI發布會上,魅族同時公布了AI戰略規劃的詳細內容,包括打造AI Device產品、重構Flyme系統和建設AI生態。魅族將通過三年的生態布局和技術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愿景。按照規劃,2024年魅族面向AI時代全新打造的手機端操作系統將進行系統更新,構建起AI時代操作系統的基建能力;此外,魅族首款AI Device硬件產品也將在今年內正式發布,并與全球頂尖的AI Device廠商展開正面競爭。
考慮到新老用戶的過渡需求,在魅族 All In AI 過渡期內,原魅族 Flyme、Flyme Auto、Flyme AR、MYVU、PANDAER 以及無界智行業務的用戶體驗及服務將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現有在售的魅族手機產品將繼續為用戶提供正常的軟硬件維護服務。已購買的魅族20系列、魅族21旗艦手機的用戶,仍將享受原有的售后及相關服務保障。
據中國經營報,去年3月8日,由星紀時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來的星紀魅族集團宣布成立,當時,星紀魅族確定了“手機、XR和智能汽車”三條業務主線。
星紀魅族董事長兼CEO沈子瑜彼時表示,手機方面主要是魅族品牌手機及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復興,以及Flyme系統(新一代無界生態系統)和面向出行科技生態的Flyme Auto的發展;XR方面主要負責XR技術賽道相關產品的開發、研制等工作。
關于智能手機方面,沈子瑜曾坦言:“中高端市場確實很難,但只有先在中高端市場有了立足之地,才能去做更有科技的東西,由于售價高,也能讓我們做更多的產品,為此魅族會聚焦中高端旗艦做深、做透。魅族的SKU并不多,不像友商小米有紅米,為此,魅族的思路是在一段時間內仍會聚焦在單一賽道中把產品打磨好?!?/span>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據財聯社此前報道,去年11月30日,星紀魅族集團舉辦了2023魅族秋季無界生態發布會,發布了魅族21系列旗艦智能手機、MYVU智能AR眼鏡、無界生態系統FlymeOS等產品。此次魅族發布的MYVU AR智能眼鏡,搭載了Flyme AI大模型。
談及大模型的發展機遇,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認為,對大模型硬件廠商帶來的很大契機是提升了交互體驗,并且增加了多模態的交互。“AI驅動的智能手機或者未來新硬件形態,將會是消費電子快速迭代和進化的可能。所以我們會抓住AI大模型這一波浪潮,根本性改變和創造整個人機交互?!?/strong>沈子瑜判斷, AI大模型驅動的穿戴式AI硬件一定是未來的風口,在這方面會加大投入進行研發。
沈子瑜彼時還透露,在智駕的研發方面,預計在今年第一季度領克08會搭載NOA?!邦I克08用了天穹的操作系統和平臺,是億咖通這邊在做。NOA也已經有相應部署了。但我們沒有像友商在英偉達上面進行投入。到時候芯擎科技將會出一顆非常高算力的自動駕駛芯片,是可以比肩英偉達的。”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App顯示,近期,江蘇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沈子瑜,注冊資本1.02億美元,經營范圍含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衛星移動通信終端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電池銷售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Dreamsmart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 全資持股。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魅族科技、財聯社、中國經營報、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