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7 14:41:07
近年來咸寧生態優勢加速轉化,全域建設“大公園”,重點發展“大健康”,深度融入“大武漢”,在武漢都市圈中的城市坐標不斷清晰。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李彪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繼四川成都、浙江龍港后第三個國家級公園城市標準化試點,近年來咸寧生態優勢加速轉化,全域建設“大公園”,重點發展“大健康”,深度融入“大武漢”,在武漢都市圈中的城市坐標不斷清晰。
過去一年來,咸寧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取得哪些成效?接下來,咸寧又將如何進一步借力武漢都市圈?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咸寧市市長楊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指出,咸寧依托綠色生態本底,持續推動“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轉變,成效明顯。
接下來,咸寧將實施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滿園輪替計劃”,對接武漢光谷和全國科創資源,深度參與電子信息、大健康等武漢都市圈優勢產業集群協同分工。
NBD:當前,咸寧正在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對此咸寧具體是如何謀劃推動的?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楊軍:武漢向南80公里就是湘鄂贛省會地理中心——咸寧,水域占全域面積近10%,城區綠化覆蓋率41.39%,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位居湖北省前列……這是咸寧最大的城市底色,也是立市之本、發展之基。
近年來,我們踐行“兩山”理念,不斷夯實生態本底絕對優勢,探索“兩山”轉化路徑,持續為整體戰略發展增綠添彩、蓄勢賦能。2022年6月,湖北省賦予咸寧“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發展定位,一年后,咸寧成為全國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公園城市標準化試點,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已經成為咸寧最具辨識度的標識。
作為國家級公園城市標準化試點,咸寧有責任為全國中小城市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示范引領”。咸寧建設的不是城市公園,而是公園中的城市,要把9861平方公里的整個市域建成一個大公園,在武漢都市圈、公園城市坐標體系中重新為城市發展定位。自然生態優良是我們打造公園城市的最大底氣,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依托綠色生態本底,協調生態、生產、生活,推動“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轉變,突出宜居宜業,打造幸福咸寧。
在去年11月,總投資15億歐元的德國carbonauten(碳基)公司負碳材料中國生產基地項目,在咸寧赤壁開工。這是咸寧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使用外資,也是湖北省第一大外商獨資項目,是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我們將建設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建設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的全領域,包括產業形態、城市形態、生態形態、文化形態、治理形態五個方面。
在產業方面,用系統思維升級產業形態。我們圍繞毗鄰武漢大都市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良好的自然稟賦,與武漢做好產業協同分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打造大健康、食品飲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清潔能源等五大優勢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
圖片來源:咸寧發布
NBD: 在全國范圍內,咸寧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對其他中小城市將起到怎樣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楊軍:咸寧在全國較早編制了《咸寧市綠色崛起發展規劃(2014-2030)》,率先發布《綠色咸寧標準體系》,逐步構建綠色發展“四梁八柱”。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一批綠色崛起、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我們制定的《公園城市建設評價指南》,圍繞彰顯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六大價值體系(生態價值、生活價值、美學價值、文化價值、發展價值和社會價值),構建了13個子體系框架,提出了29個重點建設領域,涵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共計1143項,將為全國同類城市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咸寧樣本”。
NBD:如果說生態資源富集是咸寧最大特色、最大的優勢,那從城市發展角度來說,咸寧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楊軍:綠色是咸寧發展的底色,創新是咸寧發展的動力。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區位優勢,我們主動放棄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投資,關停并轉沿江化工企業72家,持續推動大健康、食品飲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清潔能源等五大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全年引進五大優勢產業項目199個,協議金額2125.4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方面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咸寧堅定發展以食品飲料為主的特色產業,通過 “招大引強”,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世界級飲料生產基地,先后引進紅牛、奧瑞金、安利、元氣森林、今麥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建成了集生產、包裝、印刷、研發、營銷等上下游配套完整的產業鏈條,全年產出飲料超過70億罐。雀巢咖啡、貓屎咖啡、露露、健力寶、百威等近400個品牌產品在這里生產,產業鏈日趨完善。2023年全市規上食品飲料制造業103家,營業收入127.85億。
與此同時,咸寧還將不斷擴大裝備制造產業、鞏固電子信息產業、全面布局清潔能源產業。今年初,咸寧舉行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涉及項目146個,總投資456.2億元,其中包括先進制造業項目63個,總投資230.2億元。
這個“開門紅”是咸寧滿滿的發展動能,也是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的側影。
圖片來源:咸寧日報
NBD:今年的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貫通“醫、藥、養、健、游、護”六要素,加快打造千億元大健康產業,能否介紹下產業具體發展情況?接下來還將如何推進?
楊軍:近年來,咸寧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醫、藥、養、健、游、護”六要素一體推進,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過去一年中,全市大健康產業總產值達774億元,較2022年增長15.02%。全市共有大健康規上企業557家,較2022年增加66家。新簽約大健康產業項目65個,協議金額667.368億元,其中大健康產業“六要素”類項目60個,協議金額658.09億元。
我們在醫療服務方面,全市86個公立醫院整合閑置醫療床位1100余張開辦養老服務,目前正在進行適老化改造。全市60歲以上老人健康檔案建檔48.74萬人,建檔覆蓋率為98.56%;家庭醫生簽約44.51萬人,簽約服務率89.99%。總投資12.5億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2026年建設完工并投入運營。
在醫藥產業發展方面,咸寧大力支持發展中藥材種植,2023年全市中藥材總面積達到32.69萬畝(含林下藥材),有瑤鄉御草、福人、領康、天臻智谷等4個國家中藥材示范基地。同時,龍頭企業的聚集效應不斷顯現,目前全市有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17家。
特別是醫療器械科創產業園等24個生物醫藥及衛材項目落戶咸寧,協議金額235.59億元,已開工19個。這些重點項目的聚集落地,是醫藥產業持續壯大的重要動力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耕大健康產業六要素,圍繞培育千億元大健康產業樹,在建一批、申報一批、前期工作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有影響的項目。建立大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庫,力爭新簽約億元以上大健康產業項目不少于10個,尤其是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德國負碳材料、文旅產業園、醫療器械科創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不斷加快培育支撐咸寧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圖片來源:咸寧發布
NBD:在武漢都市圈內,各個城市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傳統優勢不同,咸寧如何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更好融入和借力武漢都市圈,實現城市創新發展和動能轉換?
楊軍:近年來,武咸兩地同城化趨勢明顯加快。咸寧在武漢就業就學居住的人口有25萬左右,咸寧主城區流動的汽車有17%是武漢牌照。去年有3.8萬人次到武漢就醫,直接結算總醫療費用10多億元,武漢游客來咸寧旅游1631.3萬人次,占市外游客總數的30.15%。
這組數據直觀地反映出,咸寧融入武漢、服務武漢、借力武漢的步伐不斷加快。過去一年以來,我們借力武漢建設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截至目前,簽約入園企業132家,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各項活動55次。
同時,攜手都市圈兄弟城市開展經貿合作交流、聯合招商和金融區域合作活動20余次,2023年我們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27個,協議金額3305.6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承接武漢轉移產業項目28個,協議金額193.28億元,咸安區東湖高新產業園建設已開工建設、中國光谷咸寧生物醫藥產業園入駐企業5家……
接下來,咸寧將更加積極主動加強區域協作,深度融入武漢都市圈。2024年,我們將實施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滿園輪替計劃”,對接武漢光谷和全國科創資源,深度度參與電子信息、大健康等武漢都市圈優勢產業集群協同分工。
與此同時,推動教育資源、社保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公共服務互通共享、聯動合作“同城行動”,為兩地人口以及更多發展要素的流動創造更多便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