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6 12:45:23
每經編輯 何小桃
3月26日,話題#杭州姐姐給了弟弟200元刮中100萬#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據杭州電視臺報道,事情發生在3月23日晚上,羅女士的弟弟和同學去商場逛街。本來是去看電影的,路過彩票店,弟弟順手買了幾張刮了起來,結果刮出了100萬元。弟弟第一時間給姐姐打電話報喜,原來,買彩票的200元還是姐姐給的錢。3月25日上午,姐弟倆一起去兌了獎,領到了稅后80萬元獎金。姐姐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獎后,家里人心情很激動,反而中獎者弟弟本人比較平靜。羅女士表示,獎金一部分將用于做慈善。
“刮刮樂”是福利彩票的即開型彩票,但在網上,年輕人更習慣用“刮刮樂”來指代所有即開型彩票。新華網的一則報道指出,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購彩人群?!?022年體彩客戶研究報告》顯示,18-27歲購彩人群已經占到體彩購彩者群體比例的38.1%。
與此同時,花10萬元買彩票、沉迷“刮刮樂”不能自拔……孩子購買彩票的問題引發家長擔憂。
不少年輕人買起了刮刮樂
據大皖新聞報道,用一百塊錢刮刮樂換一頓飯吃;結婚份子錢換成刮刮樂;茶余飯后就來一張刮刮樂……刮刮樂逐漸成為年輕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2023年,在買包與買醉之間,年輕人買起了刮刮樂。李桐就是狂熱的一員,只要路過刮刮樂,她的腳步就會不受控制地走向攤位。
最近,李桐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從去年夏天開始,她就迷上了刮刮樂,幾乎每周都要玩三次以上,一次至少購買幾十塊錢,多的時候甚至花了100多元。
漸漸地,李桐和朋友聊天的話題也少不了刮刮樂。她認為,刮刮樂雖然中獎概率不高,但她喜歡中獎的感覺。
“刮開涂層,看著對應的數字和圖符顯現,這是滿懷期待的。”李桐說自己享受這個過程,如果能刮到稍微大點的獎,自己就更加興奮。
而據極目新聞報道,最近,很多年輕人在網上曬自己的打卡方式——用即開型彩票“刮刮樂”上班打卡。他們之中,有的人強迫自己一天只刮一個格子,有的人則選擇一天刮一張“刮刮樂”。如果中獎了他們當然會覺得開心,覺得自己收獲了幸運,如果沒有中獎,他們也不會感到失落,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幫自己擺脫了壞運氣。
早上,25歲的林奇(化名)準時來到公司。收拾完畢之后,他刮開一張刮刮樂。這個方式是他從網上學來的,每天上班的時候刮,他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刮刮樂”給他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便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還拿了滿勤200塊錢的獎勵,而之前入職公司3年,他卻從來沒有拿過公司的滿勤獎。對于“刮刮樂”是不是給自己的工作增添了樂趣的問題,林奇說“能,太能了。”
從官方公布的2023年彩票銷售數據來看,2023年全年共銷售彩票5794.96億元,同比增長36.5%,已突破了2018年5114億元的歷史最高。其中,刮刮樂作為即開型彩票,銷售達1190.21億元,同比增加595.74億元,增長100.2%。
有未成年人沉迷“刮刮樂”
值得注意的是,據北京晚報報道,有未成年人沉迷“刮刮樂”難自拔。
據報道,去彩票網點購買彩票的未成年人群體中,大多數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如果彩票網點不認真核查身份證,可能難以直接辨別購買者是不是未成年人。
一名多次買彩票的少年稱,自己是閑逛彩票網點時玩起“刮刮樂”的,最初不知道未滿18歲的不能買,想嘗試下,得了小獎就覺得天上掉餡餅,挺開心,后來越陷越深,把平時攢的錢都虧進去了,但還是想買,現在很后悔。
還有一種常見現象,就是低齡未成年人跟隨家長購彩。9歲的小劉跟著父親一起去彩票網點,父親掏錢買彩票,但讓小劉現場刮獎,小劉別提多高興了。能親自刮獎,不少孩子都覺得“新鮮”“好玩”,一些家長也贊同,認為“小孩手氣好”。
“孩子過早地接觸彩票,耳濡目染,享受博彩的刺激,容易養成不勞而獲和賭博的心態,漸漸迷失自我。”家長馮女士表示,自己不會帶上中學的女兒買彩票,可就怕孩子偷著買或跟同學結伴去。
未成年人購彩有三大不利影響
檢察機關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購彩可能會產生三方面不利影響。
經濟影響
未成年人無經濟收入來源,擅自大量購彩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和風險;從民法上看,家長能否要求退還這筆錢,目前也存在爭議。
心理影響
這方面影響比經濟影響更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可能誘使孩子產生博彩心理,過于看重金錢、依賴運氣而忽視勤奮勞動的價值,不利于形成健康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因此,無論是孩子單獨購彩還是家長帶孩子購買,都是不當行為。
社會影響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可能對彩票的性質和概率存在誤解,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盲目購買,校園周邊售彩也容易在同學之間造成攀比和跟風。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杭州電視臺、極目新聞、大皖新聞、北京晚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