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7 22:52:25
每經記者 苗詩雨 每經編輯 孫磊
“傳統的280Ah或是314Ah(電芯)在71173尺寸上已經將容量做到了極端,性價比也已經做到較高水平。未來儲能發展路徑到底是500Ah+、600Ah+還是個別廠家的1000Ah+,亦或是短刀技術路線,現在仍是沒有定論的。”日前,瑞浦蘭鈞國內銷售總監劉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近年來,儲能技術不斷迭代更新,市場主流電芯容量已從280Ah向300Ah+大容量邁進。各儲能企業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電芯產品,甚至已有企業推出超千安時的電芯。然而,隨著多容量電芯產品的涌現,儲能電芯的容量走向變得撲朔迷離。行業內外對于未來儲能電芯“大”的衡量標準以及儲能下一個行業標準是什么都充滿疑問,這些問題亟待解答。
對此,劉亮告訴記者:“目前,儲能行業技術路線是百花齊放的,至于哪一種技術創新能夠引領未來,或者哪種規格是下一個行業研發方向,我們常說‘讓子彈再飛一會’。”
電芯大型化趨勢成定局?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容量升級,背后底層邏輯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劉亮向記者表示,現在無論是314Ah還是345Ah電芯,都是在傳統280Ah尺寸之下,盡可能把容量做大,疊加系統從之前3.7兆瓦時容量升級到5兆瓦時或5.5兆瓦時,系統成本大概能降低5%。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儲能市場常規電芯等級不斷升級,300Ah+以上電芯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儲能系統向5兆瓦時以上發展。例如4月12日,瑞浦蘭鈞發布的6.9MWh儲能電池艙,以及問頂345Ah儲能電芯、全新升級儲能電池艙產品。
劉亮向記者表示:“當前儲能電芯產品正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儲能系統、電芯的容量不斷提升,目的是滿足市場對高效、穩定儲能系統的迫切需求。”
記者關注到,在目前儲能市場產品價格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為更好提升產品競爭力,將電芯做大、儲能系統容量做大成為各家企業新品不約而同的發力點。
劉亮也向記者表示,大型電芯和大容量儲能系統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儲能系統的能效,還能夠降低單位容量的使用成本,推動儲能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一趨勢不僅體現了技術進步,更是儲能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而從行業多個研究機構統計的儲能系統中標價格及電芯價格走勢看,價格下行、容量增大,成為儲能行業整體發展趨勢。
“我們常說,儲能產品的研發是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目前看行業仍是這個發展路線。”劉亮向記者表示。
需求會向長時儲能發展
除了產品本身,近年來,隨著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入電網,電網的穩定運行面臨新的挑戰,儲能系統并網參與調度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3.9%,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從能源結構類型看,整體綠色低碳轉型提速。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提升,并且參與電網調度,更好滿足電力消納成為頭等大事,這也是儲能規?;瘧玫闹饕蛑?。從儲能市場看,相較于2小時內的短時儲能,長時儲能系統能夠更好參與電網調度。這也就意味著,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需要長時儲能技術的參與,才能實現更大規??稍偕茉吹南{。
“從未來趨勢看,市場需求會向長時儲能發展。”劉亮告訴記者,從北美市場看,目前電源側配儲基本都是長時4小時,而從國內趨勢看,2023年以來4小時長時儲能需求也有所增多。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此前報告也表示,遠期來看,大規??稍偕茉窗l電將帶來長時間尺度供給不平衡對長時儲能的巨大需求,包括國際市場也高度關注長時儲能。
“也是基于市場需求,瑞浦蘭鈞推出了71173尺寸上適配長時儲能的345Ah電芯產品。”劉亮表示,345Ah電芯維持71173尺寸,由于電芯整體尺寸不變,就能保證能量密度提升基礎上繼續適配280Ah及314Ah的儲能系統,對于客戶來說不需要重新開模,整體成本能夠進一步壓縮。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雖然國內鋰電池儲能發展迅速,但目前還未有專門針對長時儲能統一的戰略布局和激勵計劃。
在采訪中劉亮也向記者直言:“受到儲能市場價格競爭和新能源項目并網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從儲能系統實際投運的工況表現看,競爭、投運環境并不是特別健康。”
劉亮告訴記者,儲能系統的研發投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調度,電力系統配了儲能如何用好,怎么將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協同的經濟效益發揮出來,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合理的調度,是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而如何平衡我國西北部與東南部的電力調度是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劉亮表示。
提及消納,記者也了解到,從儲能市場看,目前國內對于各地大儲的消納政策以及工商業儲能的商業模式都尚不明晰。
“行業成本結構以及商業模式日趨成熟,這不僅是儲能單一環節創新能實現的,更需要整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各項環節逐步完善。”劉亮表示,現階段,儲能市場商業化的時間并不好判斷,各省份會有一定差異,但從全國市場判斷,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要等5年后,儲能商業模式才會逐步成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