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報 2024-04-24 10:17:55
一泓清水潤洪州。 張銳紅 攝
打撈水庫水葫蘆,水清景更美。
守護一江清水,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強化城區污水治理。
春日洪雅,美麗河湖猶如一幅幅靈動的風景畫,繪就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相應的生態畫卷。近年來,洪雅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把河湖保護治理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各項工作任務,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治水實踐,著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河湖長制各項部署落地落實,讓水生態潤澤萬千群眾。
直面問題
高位推動河湖長制
洪雅地處四川盆地西南,幅員1896平方公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里。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前,城鄉水體污染問題突出。由于縣域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相關污水處理配套建設資金不足,污水收集率不高。同時,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大量畜禽廢棄物污水直排河流、化肥過度使用等情況嚴重,農村水環境不容樂觀。此外,防洪工程體系未形成,流域居民安全受暴雨洪水嚴重威脅。小水電站無序、高強度開發,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自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洪雅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推動河湖長制建設從“有名有實”到“有力有為”轉變。堅持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實行縣、鎮、村三級河長管理制度。建立了河道警長、巡河、保潔“三大體系”,目標、問題、任務、責任“四張清單”,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工作督察、考核驗收“五項制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河長巡河、治河、護河成為常態。
河湖長制的推行,構建了黨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格局,解決了過去河道水環境問題多、反復治、成效弱等問題,實現了江河湖泊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
破立共舉
創新舉措推動河湖長制落地落實
重拳整治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和周公河珍稀魚類保護區環保突出問題,關停礦山14家,拆除電站43座,整治成效多次被央視報道;完成119座水電站整改,河湖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累計向上爭取資金3億元,新建生態堤防37公里,保護人口9.3萬人、耕地6.1萬畝;全覆蓋建設污水處理廠(站)19座,配套人工生態濕地,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升到地表水Ⅲ類;高標準實施“廁污共治”,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會在洪雅召開,經驗全省推廣。
為激發河湖治理新動能,洪雅全縣12個鎮76個村(社區)已全面完成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推廣工作,均已編制“一村一策”,完成設置“河長工作室”、組建管護隊伍、制作河湖管護意見箱等規定動作。在此基礎上,洪雅創新探索“四個一”模式,即在硬件上安裝一批宣傳標牌、軟件上提煉出河湖管護“三字訣”“支部+”“1+N”等經典模式、在形式上創作一系列文藝作品、在機制上創新精神物資激勵辦法,長效常態加強基層河湖治理。
同時,洪雅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河道管理村民自治新模式——“生態段長制”,以鎮、村、組為單位實行生態段長制,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屬地管理”的要求,將河湖管理日常工作細化到村(社),責任落實到人,化解河流監管和日常保潔難題,使全民管水治水護水聯動機制成為新常態。
多方聯合聯動
系統治理成效顯著
在河湖治理工作推進過程中,洪雅縣堅持系統治理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水利、農業、環保等多部門聯合聯動,將水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探索出一條“活水、凈水、親水”的美麗河湖建設新途徑,全力打造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實現了因水而美,因美而富的“水美經濟”,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提供了有力的水環境支撐。
以打造全省“零碳”農業第一縣為目標,建設化肥零使用、化學農藥減量示范區2.1萬畝,有效解決農業養殖面源污染問題,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污染源。通過水岸同治、綜合治理,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青衣江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2023年2月、3月水質更是自2017年實施河湖長制以來首次達到Ⅰ類;青衣江其他主要支流如花溪河、稚川河等水質均達Ⅱ類;青衣江木城鎮、周公河葫蘆壩電站2個國考斷面始終保持在Ⅱ類;安溪河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Ⅲ類。
水生態持續改善,洪雅繼續做優活水之都水文化。融合田錫諫言文化、山水田園生態文化等,建成田錫水景公園,城市水生態更美更宜居。通過打造洪雅煙雨柳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布局水生態景觀節點、建設水科普長廊等,讓水成為洪雅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動能源泉。
2023年,洪雅煙雨柳江水利風景區被水利部確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近年來,洪雅縣先后被評為“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并獲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群眾普遍感覺家門口的河流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貢獻洪雅力量。
來源:眉山日報
記者 李勇軍 文/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