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7 09:12:29
■ 從去年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到今年的湯尤杯,再到明年的世界運動會,在重大賽事的牽引之下,賽事經濟正成為成都城市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 成都2024湯尤杯的完美落幕,既是由巴黎奧運會領銜的“體育大年”——2024年的一大注腳,又是成都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上的又一見證。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時隔12年,雙杯在成都“回家”。
5月5日,2024道達爾能源·湯姆斯杯暨尤伯杯決賽(以下簡稱“成都2024湯尤杯”)的最后一個比賽日,國羽女隊和國羽男隊在中午和晚上“雙殺”印度尼西亞隊,分別捧回尤伯杯和湯姆斯杯,圓滿達成此次既定目標,而成都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冠之城。在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直言:“成都確實是中國羽毛球的福地。”
9天賽程,62場比賽,20個國家和地區,32支隊伍。比賽期間,賽場內外,來自全世界的頂尖高手和觀眾齊聚成都,共同感受羽毛球與成都的魅力。成都2024湯尤杯的完美落幕,既是由巴黎奧運會領銜的“體育大年”——2024年的一大注腳,又是成都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上的又一見證。
從去年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到今年的湯尤杯,再到明年的世界運動會,在重大賽事的牽引之下,賽事經濟正成為成都城市發展中的一大亮點。而穿插在其間的,還有不同級別和類型的各項國際、全國性賽事。
在此期間,從上世紀90年代便享有“金牌球市”美譽的成都,其稱號的內涵也從足球出發不斷外延,這座雙冠之城“金牌”的體育消費熱情不僅展現在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以內,也在戶外運動等非球類運動上表現突出。
這背后,成都的體育聚合效應也躍然紙上。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成都全市體育產業穩步增長,去年,總規模達到1160億元,同比增長15.5%。隨著接二連三的國際和全國性高等級賽事在成都舉行,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場館里體育消費場景日趨紅火,今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將力爭突破1335億元。
2024年是公認的“體育大年”,除了第33屆夏季奧運會將在法國巴黎舉行之外,單項世界頂級賽事也將陸續上演。其中,成都榜上有名——4月27日至5月5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賽事在此舉行。
從城市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幾乎都舉辦過重要的賽事活動。而以國際性賽事為代表的大型賽事對于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在擦亮了城市招牌的同時,不少城市還借機轉型升級,成功實現城市能級的提升。
對于成都而言,從2022年的世乒賽團體賽,2023年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4年的湯尤杯再到2025年的世界運動會,連續的國際頂級賽事,不僅讓成都跨入舉辦國際和全國性高等級賽事的“快車道”,更讓成都實現了一次次體育上的“再造”。
直觀來看,是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在談及成都為何能夠成功申辦此次湯尤杯時,中國羽毛球協會秘書長王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三個原因,其中一個因素在于,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成都的場館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而此次湯尤杯舉辦的所在地成都高新體育中心,即是成都49個新建、改建大運場館中之一。
成都與體育相關的城市形象也在期間不斷凸顯,“金牌球市”無疑是其中最為閃亮的招牌之一。自從鳳凰山體育公園在去年年底迎來中超首秀以來,曾經令人熟悉的“金牌球市”復燃,成為中國球市的現象級事件。今年以來,鳳凰山中超聯賽成都主場場均觀眾超過4萬人。作為全國最為火爆的球市之一,成都的足球文化也在期間不斷生長。
再翻看賽事日歷,接下來的成都有點忙:成都2024湯尤杯之后,還有第二屆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2024成都馬拉松、ATP250成都公開賽等50余項國際和全國性高等級賽事。而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的中超聯賽成都主場中,加油吶喊聲也還將依舊響起。
在體育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將體育賽事和活動的流量變成消費的“能量”和經濟的“增量”,已經成為了每座志在成為體育名城的城市的必答題。
這種經濟發展的體現方式往往以“體育+”的形式呈現,一方面是體育賽事或活動本身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更有消費的溢出效應。以成都為例,大運會舉辦期間,成都實現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300億元,較賽事舉辦前環比增長超10%。
剛剛落幕的成都2024湯尤杯,比賽期間恰逢“五一”假期,從組委會統計的售票情況來看,成都以外購票占比近五成。比賽期間前后,本次湯尤杯的特許商品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本地熱門討論話題之一。記者也在場館觀察到,每逢比賽間隔,場館內的售賣紀念品、羽毛球裝備的商店便會迎來一波人流。
與此同時,這座雙冠之城的號召力,也體現在“經濟賬”上。場均4萬球迷的上座數量,讓門票變得“比五一火車票更難搶”,8350套年票也在發售時很快被一搶而空。每逢比賽日,鳳凰山體育公園片區的消費便會有明顯增長。
今年以來,一場馬拉松帶火一座城的現象頻繁出圈。據媒體統計,光是在三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就有大約40項馬拉松比賽在全國各地開跑。
在“奔跑”上,成都同樣頻繁發力——在已經舉辦了雙遺馬拉松、第二屆東安湖半程馬拉松之后,作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的成都馬拉松已于4月15日開啟報名,并將于10月27日開跑,規模為3.5萬人。可供參考的是,今年參賽規模為33000人的無錫馬拉松參賽者在錫馬期間創造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經濟效益2.82億元,較去年提升了45.5%。
此外,新的健身風尚也正在成都興起,為體育消費帶來新的增長點。比如,從前年興起的以龍泉山看日出、環城綠道騎行、公園露營“三件套”為代表的戶外運動風潮在成都只增不減。今年以來,徒步又成為熱潮,不少人成都人攜家帶口出行,同時還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打卡分享。
一般來講,體育產業按照活動特點可分為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和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業三大類。從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體育服務業在近年來發展迅速,2021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已超過70%。從更長遠的規劃來看,2019年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體育產業要在2035年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在此期間,成都的體育產業也與全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同頻共振,產業規??焖僭鲩L。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這也意味著,又一千億集群產業在成都誕生。
步入2023年,成都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穩步增長,達到1160億元,同比增長15.5%,體育產業增加值453億元,同比增長約17.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690億元,同比增長19.4%,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3100元。
事實上,在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體育消費市場的培育之余,成都在體育產業項目投資、體育產業基地與平臺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也著墨頗多,體育聚合效應正在形成。這對應的,也是產業鏈條的不斷延長與完善,特別是市場主體的不斷壯大。
比如,大運會上,成都吸引了大運會贊助企業安恒、滴滴、科大訊飛等落戶成都創業發展。而以本次湯尤杯為例,場館所在的成都高新區,便憑借區域科技企業的聚集優勢,為場館建設、賽事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產品和服務。
放眼全年,在這座名副其實的雙冠之城中,“金牌球市”的含金量還將不斷持續提升。在今年4月舉行的2024年全市體育工作暨成都世運會籌備工作推進會議上,成都提出力爭2024年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750億元、體育產業總產值突破1335億元。根據《成都市“十四五”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展望》,2025年成都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1500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