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7 20:58:44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AI算力賽道又有新入局者。5月6日晚間,華鐵應急(SH603300,股價6.29元,市值123.6億元)公告稱,擬投資10億元開展智能算力業務,通過向客戶提供GPU級的高端算力資源租賃及增值技術服務取得收益。
華鐵應急的主營業務為建筑支護設備租賃、高空作業平臺及地下維修維護設備等各類工程設備租賃與服務,開展智能算力業務屬于跨度極大的多元化發展。對此,交易所也發出問詢函,問題集中在資金從何而來以及投資回報從何而來。
筆者留意到,交易所關注的問題,恰恰被華鐵應急視為公司跨界算力業務的“優勢”所在。一是華鐵應急認為自身有資金利用效率的優勢,公司與幾十家金融機構有良好合作;二是公司在原有業務中已成功開拓出輕資產模式,即通過引入外部資金等,解決設備行業需大量資金的劣勢;三是公司現有輕資產運營中也有轉租這一模式,而算力租賃也是轉租,兩者在模式上高度吻合。但筆者認為,華鐵應急這種現有業務“優勢復制”的邏輯在算力業務領域很難走通,因為兩項業務在上游供給約束、下游需求多樣性上完全不同。
以華鐵應急引以為傲的輕資產模式為例,其輕資產模式分為合資和轉租兩種,合資案例如公司與東陽市城投成立的公司,借用了地方政府的資源投入,減少了資金消耗,華鐵應急認為這一模式的運營經驗能應用于智算中心的建設上。但眾所周知,算力業務之所以被看好,核心不在于資金,而在于提供算力的硬件資源供應存在嚴重瓶頸,拿到更多的算力芯片,才能提供足夠的算力,但華鐵應急采購的高空作業平臺并沒有這樣的供應問題。尤其是公司自稱提供的是“GPU級的高端算力資源租賃”,稀缺的GPU資源從何而來?
又比如,華鐵應急認為,公司現有主業采用的“采購+資產管理+租賃+服務”一體化經營模式,算力租賃無非就是“算力設備采購+智算中心建設及管理+算力租賃+技術服務”,兩者運營邏輯相似,只是產品從高空作業平臺換成了算力設備。但高空作業平臺的使用場景和用戶是明確的,而算力服務的客戶卻是多樣化的,高校、科研院所、AI大模型、游戲傳媒等完全不同領域的客戶對算力的具體需求、支付的能力完全不同,無法用高空作業平臺業務的方法去適配。
此前,鴻博股份、安奈兒、恒林股份等跨界算力的公司,此后進展都遠低于預期,而華鐵應急跨界算力的利好,也并未激起什么水花,5月7日其股價不漲反跌。這也表明,在沒講清楚算力業務的邏輯之前,對華鐵應急跨界算力,投資者暫時選擇“用腳投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