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24-05-13 21:14:52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此次助殘日活動主題為“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
聽覺正常的人或許感覺不到,聽力薄弱會阻斷人與世界的一部分聯系。而在成都,有一群人正致力于重新連接這一斷點。
研發一款價格遠低于進口產品,同時兼顧質量不輸于進口產品的國產替代助聽器,對于1999年就開始從事助聽器研發工作的藺君剛來說,自己所在團隊的夢想慢慢變成了現實。
在博音聽力成都研發中心,匯聚了一支18人組成的高素質研發團隊。他們在專業助聽器芯片、語音處理算法、驗配算法、編程器、軟件開發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優勢和經驗。目前,該中心推出的國產助聽器產品銷售比例正在大幅增長,月銷量可達百萬元級別,為千萬聽障人士送去福音。
▲聽力障礙人士戴上助聽器
不愿被壟斷,研發“成都造”助聽器
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中國殘聯發布聯合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患有聽力障礙的人數是2.06億人,占總人口15.84%。這種肉眼不可見的疾病,阻斷了人與世界的部分聯系。比如,當聽障人士去快遞柜拿快遞,柜門開了,但卻無法定位聲音的來處,需要他人提醒。在校園里,有聽力障礙的學生會聽不清同學之間的悄悄話,或者聽不到老師上課的點名等,始終無法融入集體生活和學習。在聽力受阻的生活細節中,一些心理沖擊會漸漸出現,層層累積。
這個時候,就需要助聽器。但在以前,我們多依賴于進口產品。博音聽力成都研發中心總監藺君剛介紹,進口的助聽器品牌不會依托中國本土市場做相應的改變,價格更貴。“打個比方,國產五六千元的助聽器,在國外相似性能的產品可能需要兩三萬元。另外,進口助聽器的使用習慣等細節也和國內有很多差異,使用起來會帶來很多不便。”
基于種種原因,生產“成都造”助聽器的想法在團隊中漸漸萌生。
1999年走出校園后進入了助聽器研發行業,藺君剛如今身邊多了不少“戰友”。在博音聽力成都研發中心18人組成的研發團隊中,多位技術研發人員擁有20年以上的助聽器制作經驗。13日,藺君剛向記者介紹了團隊成員的大致情況,團隊的幾位主力成員曾加入中國第一代被授權研發專業助聽器芯片的廠商。
在第六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上,作為專注于聽力健康領域的國產品牌,博音聽力攜行業前沿的創新解決方案、智能化聽力設備及技術,以及對聽力領域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在展會上大放光彩。目前,中心推出的國產助聽器產品的銷售比例正在大幅增長,月銷量可達百萬元級別,為千萬聽障人士送去福音。
▲博音助聽器
團隊鉆研國產助聽器的“初心”是什么?面對這個問題,藺君剛想到了十多年前大家聚在一起設立研發項目的情景,“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不想屈服于壟斷。”
記者還了解到,藺君剛的外婆也有聽力障礙,為了讓老人戴上實惠又好用的國產助聽器,也是他奮斗的動力之一。
正研發兼容產品,也希望形成自己的行業標準
在今天,如果支付遠低于進口助聽器的金額,我們可以買到什么樣的國產助聽器?
藺君剛向記者介紹,國產助聽器采用的國產零部件目前性能質量各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只有少部分比如超大功率、特殊零件和進口產品有一定差距以外,差距主要體現在體積方面。但總體來說,它的性能可以跟進口的媲美,而價格可以低很多。其次,基于市場需求,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如果是老年人操作不靈便,可以提供更簡便的操作;如果是年輕人,可以選擇骨傳導助聽器,既有運動造型,也很時尚。”
▲聽力障礙人士戴上助聽器
“我們團隊要做成一種‘中國制造’,一種‘成都制造’,基本上不使用進口產品。”說到未來,藺君剛介紹,當前國產助聽器芯片,各個廠家都有各自的編程器,而國外則是統一規范,“我們想形成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聯盟,包括自己的標準。”
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心正在研究可以兼容國產所有助聽器通性的產品,包括進口的種類。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此次助殘日活動主題為“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科技助殘,一直是這個團隊奮斗的方向。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來,博音聽力便開始開展公益活動和科普宣傳,通過奔跑的力量,喚起全社會對聽力健康的關注和支持。就在今年3月22日,博音聽力與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設全國首個聽力康復產業學院,推動我國聽力康復行業及產業發展。
目前,不僅僅是博音助聽器,這些直擊殘障人士生活“痛點”的國產科技產品在慢慢變多,正努力消除他們與外界的數字鴻溝,很多殘障人士借此開啟了“無礙”生活。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受訪者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