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4 15:43:06
每經記者 趙云 每經編輯 彭水萍
5月24日,市場全天沖高回落,創業板指領跌,滬指失守31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0.88%,深成指跌1.23%,創業板指跌1.81%。
板塊方面,電力、銅纜高速連接、豬肉、乳業等板塊漲幅居前,低空經濟、AI手機、房地產、存儲芯片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63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38億。
截至今天收盤,此前周線5連陽的滬指也終于收陰,進入弱勢調整格局;滬指4月底站上3100點迄今,還不滿一個月,今天也首次跌破了。
昨天推送中我們提到,本輪反彈行情有“急跌次日有修復”的規律,但僅在早盤應驗了不到半小時,后續便一路走低。
相信不少股民心里已經犯嘀咕了:如果下周再跌一跌,“紅五月”無望,這輪反彈是不是可以要結束了?
別急,下周的事還得看本周末發酵了什么。我們先復盤今天的行情。
首先,經過昨天市場回調,今天早盤前半小時一度沖高,說明市場仍有不少資金做多意愿強烈。
統計顯示,這段時間對指數貢獻居前的,并不完全是“中字頭”或權重股,還有工業富聯、中國移動等部分泛AI線的熱門個股。
對應板塊來看,除了全天強勢的電力板塊,早間合成生物、CPO、豬肉等其他題材也有表現。
但為何整體后繼乏力呢?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市場縮量了。
本周一,兩市成交額還接近萬億元,周二到周四都是8000多億,今天進一步縮至7000多億。
近期熱門的地產、飛行汽車等板塊,在拉升時對資金的需求都比較大;當量能萎縮,它們想反彈也是有心無力。即便今天領漲的電力板塊,領漲個股也大多市值偏小,對市場整體的帶動作用有限。
午后,市場還誕生了年內首只十倍股。正丹股份股價突破31.13元,較2月7日低點2.83元,區間漲幅達到1000%。不過截至收盤,十倍后的最新市值也才160多億元。
另一方面,今天的消息面、情緒面和昨天類似,都是盤前就在承壓。亞太主要股指也是紛紛下跌。
北京時間23日晚間,最新披露的兩則數據引發市場擔憂。
其一是,美國5月Markit綜合PMI初值報54.4,創25個月新高,大幅高于預期的51.2,前值為51.3;
其二是,在截至5月18日的一周內,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8000人,至21.5萬人,降幅創2023年9月來最大。
消息引發市場對美國通脹升溫的擔憂,美聯儲的降息時間點或將進一步推遲,交易員將美聯儲首次降息時間預估從11月推遲到12月。受此影響,美股集體跳水,道指盤中最大跌幅超669點,截至收盤,道指跌1.53%,納指跌0.39%,標普500指數跌0.74%。
需注意的是,這兩天市場連續下跌,對應的是連續縮量而非放量。從技術分析角度來說,一般是繼續維持震蕩的信號,而不是突破震蕩區間的信號。
因此樂觀地看,當前調整結束后,仍有比較大的概率出現二次回升。
電力產業鏈無疑是今天的主角。
電力、虛擬電廠、電力物聯網、綠色電力等板塊漲幅居前,掀起漲停潮。
連我們昨天提到的“真價投股”長江電力,也憑借電力股的身份,繼續刷新股價新高。
消息面上,昨天在濟南召開的高層會議上,與會代表就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發展風險投資、用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建立健全民營企業治理體系、優化外資企業營商環境、推動香港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增強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提出意見建議。而電力體制改革排在了第一位,也是邏輯最清晰的一個。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印發的《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將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今日市場主線仍然是貴金屬和偏紅利類等避險資產。
今年以來,電力板塊震蕩走高,原因主要是電力板塊有高股息、高分紅的優勢,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此外,“AI的盡頭是電力”,電力板塊或可受益于AI浪潮的發展。
在昨天主板走弱時,北證50意外放量,逆勢上漲1.68%,30cm的漲停也一度重現。今天北證50雖然縮量回調了,但交投仍比前幾天活躍。
顯然,這很可能是部分主板活躍資金的“戰略轉移”。
若下周主板仍有調整,北交所順勢來一波行情也是有可能的。
恰好,今天的消息面,有件事給這樣的可能性提供了支撐。
據報道,新股發行暫停近兩個月之后,逾17萬投資者、上千億元資金爭奪北交所“920號段第一股”。
5月23日晚間,萬達軸承披露發行結果,最終發行新股數量為500萬股,其中,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475萬股,網上認購金額為9851.5萬元,獲配比例為0.07%,獲配戶數為2.68萬戶;戰略配售數量為25萬股。網上有效申購戶數為17.7萬戶,有效申購數量為66.42億股,有效申購金額為1377.48億元,網上有效申購倍數為1398.24倍。
萬達軸承是北交所4月22日上線啟用920號段功能后第一只新股,證券代碼為“920002”,同時也是北交所4月份以來發行的第一只新股。
由于北交所新股申購資金是按比例配售,資金規模較小投資者難以取得較多的新股配售,因此機構投資者參與較多,首日賺錢效應明顯。
當然,對無法轉戰北交所的股民來說,如果下周市場延續調整,適時地防守一波,并非壞事——畢竟,又到月底了。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