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7-11 09:50:54
7月9日15時30分,四川省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7月9日20時到10日20時,巴中、南充、遂寧3市,廣元、綿陽、德陽3市東部,達州、廣安、宜賓3市西部及樂山南部有暴雨,其中巴中、南充、遂寧3市局地有大暴雨,涼山州東北部局地也會有大到暴雨。
川觀新聞記者9日晚間從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綜合考慮前期降雨情況及當前雨情、汛情、災險情及變化趨勢,按照《四川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2024年度修訂)》規定,經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研究決定,7月9日20時將防汛應急響應由四級提升至三級,請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相關市(州)防汛抗旱指揮部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防汛保安各項工作。
主汛期來了!四川防范的重點有哪些?
每年7月至8月,是四川的主汛期。7月以來,省內多條中小河流發生明顯漲水過程,接下來還將迎來多輪降雨天氣。7月9日20時,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將兩天前啟動的四級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據水文部門預測,今年主汛期期間,預計青衣江下游、沱江上游、涪江中游、渠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而近期,巴中、南充、遂寧3市,廣元、綿陽、德陽3市東部,達州、宜賓、廣安3市西部及樂山南部有暴雨,其中巴中、南充、遂寧有大暴雨,防汛減災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川觀新聞記者查閱近年來四川汛期洪澇災害等相關資料,走訪相關部門,梳理了主汛期需加強防范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了解到我省前期備汛和當前的主要應對舉措。
主汛期災害有何特點?
這一時段洪澇災害高發頻發,約七成經濟和人員損失發生在7月、8月
研究四川主汛期災害的特點,首先要看四川所處的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我國西南地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秦巴山系四面環繞,使得省內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氣象災害頻繁,洪澇災害尤甚。
史書記載,蜀地自古多水患。以成都平原為例,長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岷江由北向南流過成都平原西側,岷江水道相對成都平原大部海拔更高,是一條“懸江”。因此,岷江水患長期禍及百姓,成為蜀地人民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成為當時成都平原飽受洪水肆虐的真實寫照。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消除了岷江水患。
新中國成立后,四川流域性的大洪水也時有發生。如1981年全川發生歷史特大洪水,1958、1961、1977、1978、1995年等多條江河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1998年的四川特大水災,受災范圍遍及全省168個縣(市、區),受災人口2718萬,受損農作物2566萬畝,倒塌房屋32.78萬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23億元。
而最近的2020年8月,青衣江雅安城區段出現百年一遇洪水,整個青衣江流域全面超過保證水位,四川當時還首次啟動了I級防汛應急響應。
高強度、高頻次的強降雨,是誘發災害的主要因子。一般情況下,某地持續降水天數越長,最大降雨量越大,對該地區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影響就越大,其致災因子的危險性也就越大。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李謝輝表示:“每年7月到8月的主汛期,是四川洪水的多發期,全年最大洪水90%以上都出現在7月到8月間。”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主汛期歷來洪澇災害高發頻發。“近10年,主汛期平均降水量占汛期總降水量58.8%,洪澇災害經濟損失占全年的70.5%、死亡失蹤人數占全年的 67.7%。”
今年主汛期,四川防汛減災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據“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統計,截至7月7日8時,今年全省洪澇災害共造成19個市(州)151個縣(市、區)7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7億元,緊急轉移避險23.7萬人。
防范的重點是什么?
聚焦水庫、堤防等重要基礎設施和山洪災害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部位
7月5日,湖南省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堤險情,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在四川,水庫大壩及河道堤防一直是汛期安全度汛的重中之重。何以如此?
先看水庫。四川共有各類水庫8100余座,81%的水庫修建于20世紀50至70年代,其中小型水庫占98%、土石壩占88%,標準低、隱患多、運行多年,工程老化、功能退化嚴重。2023年,全省共排查出水庫隱患問題2284個,當前除險加固任務較重。
與此同時,水利部對水庫安全度汛提出了“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明確目標和力爭“零風險”的更高要求。“一旦水庫度汛出了問題,不僅僅是危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也將嚴重影響水利事業發展,必須重點關注、重點防范。”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再看河道。四川是千河之省,河道的分布及地理位置同樣對洪澇災害的影響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021年主汛期,青衣江出現多次漲水過程。
“我省的中小河流多出自山區和丘陵地帶,洪水有漲落起伏大、匯流時間短的特性。”四川省水文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洪水極易造成堤防潰壩、洪水蔓延等洪澇災害,各類堤防建設絲毫不能松懈。
2021年7月,渠江干流廣安段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游青 攝(視覺四川)
此外,山洪和地質災害也是四川每年主汛期防范的重點。據了解,四川傳統山洪災害危險區達2.5萬余處,183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75個承擔山洪災害防治任務;共有地災隱患點1.9萬余處,分布在21個市(州)、175個縣(市、區)。
“2024年主汛期,盆地東北部、西北部,以及川西高原、攀西地區,降雨將比往年偏多。上述地區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是防汛減災的重點,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在近日舉行的一場防災減災調度會上,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人明確指出,主汛期要聚焦水庫、堤防、在建工程、道路橋梁、地下空間等重要基礎設施和山洪災害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部位。
除了重點防范部位,每年的“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被稱為防汛關鍵期,這一時段又是主汛期降雨和災害多發期,也是防汛減災需要重點關注的特殊時段。
應對的策略有哪些?
打好“主動仗”,把“防”的措施抓具體,“救”的準備抓到位
本輪強降雨還在持續,前期備汛和當前應對舉措如何?
“通過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我省防災減災基礎進一步夯實。”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應對今年汛情,四川正加快江家口等6座水庫建設,新開工米市水庫等2座防洪水庫,新建堤防護岸2675千米。“特別是我省正在實施的568個國債水利項目中,486個是防災減災類項目,總投資162億元,后續將陸續發揮效益。”
防災減災,以“防”為主。實踐表明,及早預警是筑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關鍵。尤其是在極端天氣日益頻繁的當下,未發先防尤為重要。
2023年,四川投入2400萬元,在雅安市蘆山縣、綿陽市北川縣等地建成5部測雨雷達。四川省水文中心水文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受降雨局地性或流域上游自然地理條件影響,省內部分中小河流無法建設雨量站、水文(水位)站,全省613條中小河流僅383條布設水文監測設施,通過建設水利測雨雷達,水利部門就可掌握第一手降雨信息,監測預報實現“搶先一步”。
針對主汛期和當前汛情,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要求,必須嚴格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聚焦重要基礎設施和重點部位,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整治,做到全覆蓋、無死角。“這幾天,特別是有大暴雨的巴中、南充、遂寧,既要密切關注小流域、小氣候強降雨災害風險,又要緊盯區域性、持續性降雨的次生風險。”上述負責人說。
魯班水庫今年實施了除險加固工程。
面對各類極端天氣事件,健全防御責任體系是重要應對舉措。
以山洪地災避險轉移為例,極端強降雨極容易導致“三斷”,即斷電、斷路、斷網,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快速響應及處置災情?“今年汛期以來,全省各地已全面推行‘3人1屋’臨災處置機制,逐點位落實基層‘指揮官’、避險‘監管員’、安置‘責任人’共12萬人,過渡‘安全屋’1.9萬個。”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災情發生后,應急救援力量成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汛期來臨前,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在21個市(州)組建了抗洪搶險專業隊伍,全省已落實防汛搶險隊伍9413支25.9萬人,并構建起省市縣三級“1+21+220”救災物資儲備庫體系。
主汛期防范重點
●水庫、堤防、在建工程、道路橋梁、地下空間等重要基礎設施
●山洪災害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重點部位
●“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重點時段,是防汛關鍵期
防汛減災挑戰
●全省共有各類水庫8100余座,81%的水庫修建于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其中小型水庫占98%、土石壩占88%,標準低、隱患多、運行多年,工程老化、功能退化嚴重
●省內部分中小河流無法建設雨量站、水文(水位)站,全省613條中小河流僅383條布設了水文監測設施
●四川傳統山洪災害危險區達2.5萬余處、地災隱患點1.9萬余處,全省183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75個承擔山洪地災防治任務
扛牢安全度汛責任
●加快江家口等6座水庫建設,新開工米市水庫等2座防洪水庫,新建堤防護岸2675千米
●去年投入2400萬元,在雅安市蘆山縣、綿陽市北川縣等地建成5部測雨雷達
●全面推行“3人1屋”臨災處置機制,逐點位落實基層“指揮官”、避險“監管員”、安置“責任人”共12萬人,過渡“安全屋”1.9萬個
●全省已落實防汛搶險隊伍9413支25.9萬人,構建起省市縣三級“1+21+220”救災物資儲備庫體系
記者:邵明亮
供圖:四川省水利廳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