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增收路上不停歇,知識蓄能添翼飛 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兩旗”鄉村振興培訓掠影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4 22:44:58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2020年春回大地之時,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與察右前旗(以下簡稱“兩旗”)同步揮別了貧困的陰霾,踏上發展的新征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又強調,鄉村振興要突出農牧民增收這個重點。

    如何突出農牧民增收這個重點?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人才培育是關鍵要素。全國人大機關精準定位,充分發揮相關領域人大代表和學者作用,形成一股強大的智力支援力量。他們為“兩旗”的鄉村治理骨干、鄉村振興先鋒精心組織安排了一系列個性化、高效能的培訓項目,旨在通過知識的力量激發內在潛能,推動“兩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2018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開展的“兩旗”培訓一直在為農牧民增收獻計獻策。截至目前,培訓已超過1.2萬人次。

    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兩旗”鄉村振興培訓班現場。每經記者 李彪 攝

    人才振興:“扶智”讓“輸血”變“造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多方面努力,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太仆寺旗的短板之一就是“人才”。

    孫巖,這位說起產業幫扶能侃侃而談的太仆寺旗委常委、副旗長,全國人大機關幫扶掛職干部,說到人才時卻緊鎖眉頭。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人才振興是最關鍵的,沒有優秀人才,很多工作都干不成。

    太仆寺旗曾是國家級貧困旗縣,以前多以項目和資金“輸血”為主,漸漸地,幫扶干部意識到,“輸血”只是發展的第一步,要想真正發展還要靠“造血”,而“造血”則需要本土人才。

    “在培訓、培養本土人才方面,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有獨特的優勢。全國人大代表有近3000名,充分發揮相關領域代表作用,這對太仆寺旗培養人才幫助非常大。”孫巖說。

    對培訓的渴望也同樣存在于邢懿身上。1998年出生的邢懿是全國人大機關派往太仆寺旗的駐村干部。

    邢懿以自己所在的寶昌鎮五福村舉例:目前大部分村民年齡都在60歲以上,他們的生活比較固化,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時候村干部很著急,但似乎也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邢懿如實說。

    針對實際情況,全國人大機關一方面開展對村干部的培訓,開拓大家的視野,讓他們把最新的信息與村里的發展相融合;另一方面開展對村民的培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轉變思維,讓他們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意義,并實實在在增加收入。

    太仆寺旗寶昌鎮五福村農牧民在查看養牛場。 受訪者供圖

    增收見效:少養、精養品種牛,事半功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對于“兩旗”而言,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培訓是否有成效,受訓者才是真正的“打分”人。

    第一次見到邢懿口中的80后五福村村支書楊勝,給人的感覺就是干練。他身穿深藍色T恤衫、黑色休閑褲,留著短發、身材魁梧、皮膚黝黑,是典型的內蒙古漢子。

    楊勝是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兩旗”鄉村振興培訓班的??停恳淮螀⒂柕姆e極性都非常高。通過參加全國人大組織的培訓,楊勝找到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一說到帶領大伙兒致富,楊勝很興奮。他介紹,該村是半農半牧村,以養殖業為主,以前村民養牛就是養土牛,雖然數量多,但賣不上價格。后來通過培訓,大家接觸到規?;B殖,尤其是精養、少養、養品種牛,一下子就把思路打開了。

    為了直觀比較品種牛與土牛的收益差距,楊勝列舉了一串數字:就拿今年來說,土牛牛犢一般賣三四千元一頭,但品種牛牛犢能賣到七八千元一頭,養50頭品種牛收益就能達到甚至超過100頭普通牛,可是飼喂的草料減少了很多,飼養成本就降低了。此外,少養、精養還能降低養殖風險。

    同樣是帶領村民致富,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谷力腦包村黨支部書記王占成通過培訓學習又有另一套心得。

    王占成是一位老村支書,操著一口濃重的鄉音,但他卻有著緊跟潮流的思想,他要帶領村民搞鄉村旅游。

    谷力腦包村周圍有玄武巖地質遺跡、祭敖包、黃旗海等資源,培訓學習班給王占成種下了鄉村旅游的“種子”。在全國人大機關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前期村里已經種植了100多畝用于觀賞的油菜花。

    王占成說,目前開發的旅游景點主要是玄武巖地質遺跡,游客游玩后會到村里買一些土特產,僅這一項每年就能為村民人均增加幾百元的收入。接下來,他想把三個旅游景點整合一下,把游客留住,把民宿做起來。

    “現在我遇到比較大的瓶頸就是怎么把旅游資源利用好,主要是欠缺旅游開發經驗、民宿建設的技術和資金。目前游客來了主要是吃和玩,留不住,住宿條件還達不到。”王占成坦言,接下來他們很想繼續參加一些培訓,學習做民宿的先進模式。

    數智草莓四維空間植物工廠中種植的草莓。 受訪者供圖

    幸福加倍:增收和環境治理雙管齊下

    全國人大機關的培訓不僅給村民們帶來直接增收,也給鄉村治理帶來新的思路。

    無論在哪里,太仆寺旗永豐鎮上皮坊村黨支部書記劉志華都習慣隨時打開手機App,通過養牛場的監控畫面看看那些正在悠閑吃草的牛。在他的熟練操作下,畫面不斷切換,可以從不同角度實時看到養牛場的情況。

    劉志華說,現在村民都在手機上下載這個App,用起來非常方便,但在這個牛場背后,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劉志華2021年1月當選村干部,當年10月參加了全國人大機關組織的鄉村振興培訓班,正是這次培訓讓他產生了新的想法——改變當地存在已久的人畜混居人居環境。

    劉志華說,2021年,該村還是人畜混居狀態,環境臟亂差,不管怎么打掃,牲畜糞便問題仍難以解決。通過培訓和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當地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討論能不能將人畜分離,專門設置一個牲畜養殖區,達到治本的目的。

    “確定方向后,我們對養殖戶做了很多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障礙。很多養殖戶覺得在自己院里養殖更方便,還能隨時看到牲畜情況。集中養殖路程更遠,增加養殖成本,大家也不放心。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們也進一步商量解決辦法。最終在2022年申請幫扶資金,建立了集中養牛場,并安裝無死角監控,村民在手機上就能隨時看到養牛場的情況,減少了養殖戶的擔心。”劉志華補充說。

    通過不斷壯大,目前牛場占地面積已經達到41畝,建設牛棚面積1920平方米。談到變化,劉志華介紹,人畜分離后,樹木和花草長得很茂盛,村里也很干凈,現在村民對鄉村環境很滿意。

    改善人居環境只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第一步,最終還是要想方設法謀發展。劉志華說:“我們參加培訓后,看別的村有集體經濟收入,但當時我們沒有,后經過全國人大機關幫扶,我們建立了馬鈴薯儲窖,每年黨支部牽頭租賃給合作社經營,一年能拿到20萬元的租金,這些錢一部分用于支付村里的公益崗報酬,剩下的作為原始積累,等做大了之后再琢磨如何發展壯大。”

    如今的上皮坊村村民收入來源多樣,農業、畜牧業全面發展。嘗到了培訓的甜頭,劉志華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只是在村里埋頭干,眼界比較窄,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別人好的經驗,所以他很希望出去學習,參觀典型村莊,實地吸收經驗。

    更新理念:夫妻留下來,年存款實現翻番

    2023年5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劉奇在察右前旗調研時指出,要深化“智志雙扶”工作,不斷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解決好思想認識和奮進動力問題。

    全國人大的培訓對象不僅僅是“兩旗”基層干部,也有很多當地企業負責人。全國人大機關通過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讓企業帶領農牧民致富。

    得益于察右前旗地理、氣候、資源等優勢,只有15名工人的數智草莓植工廠四維空間在這里落地。雖然落地才半年多,卻有望實現年產值過千萬元。

    該企業負責人劉湘東介紹,自己今年是首次參加全國人大機關組織的培訓,但對一些內容印象深刻,特別是學習了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后,企業的定位、目標更清晰了。

    劉湘東補充道:“工廠的建立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我們也很想通過培訓更透徹地了解相關政策,這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更好地把控。”

    劉湘東所在的植物工廠以無土栽培草莓為主,目前主要針對的消費市場是北京。他介紹,現在出售的草莓,根據品相、規格不同,每斤價格在200多元。預計兩年左右就能實現規?;N植。

    比植物工廠更早嘗到培訓甜頭的是太仆寺旗草原釀酒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鄉村振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鄉村建設如何讓更多的青壯年參與?公司安全生產副總經理趙福成介紹,企業負責人經常參加鄉村振興培訓,然后帶回新理念。“我們的生產還是半機械化,技術上可以做一些改進,公司也需要專家來授課,拓寬視野,給我們講講先進技術、管理等。”趙福成直言,公司員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主要是來自當地的農牧民,而且很多都是夫妻。一般丈夫在制酒車間工作,妻子在灌裝車間工作。

    在趙福成看來,在當地就業能兼顧很多工作以外的事情。他舉例說,制酒車間一天大概工作5小時,其他時間可以回家務農,但收入能實現大幅提升。

    趙福成介紹:“我們了解過,青壯年在外地生活成本高,一年一人可能只剩萬把塊錢。但我們企業制酒車間工人工資在4000多元每月,女職工在灌裝車間差不多3000元每月,兩個人一年下來能拿到接近9萬元。當地生活成本低,保守估計一年能剩5萬元左右。此前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夫妻都回來了。”

    培訓施妙招:精準回應“兩旗”發展訴求

    全國人大培訓中心副主任張志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扶智”,要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不只是一個幫扶工作。通過把先進地區、模范地區的經驗帶到“兩旗”,經過吸收、借鑒、拓展、學習,幫助“兩旗”提升自己,這是扶智的初衷。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開展“兩旗”培訓活動已成為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舉措。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先后邀請相關領域全國人大代表、有關領導同志、專家學者為“兩旗”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等進行針對性地授課,助力“兩旗”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培訓12514人次,預計今年將超過1.4萬人次。

    對于培訓的內容,張志強作了一個精練的概括,在“兩旗”完成脫貧攻堅之前,針對的是脫貧攻堅的“交卷”培訓,有針對性地讓“兩旗”了解如何按照國家部署,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第二個階段是推進鄉村振興,主要是請農業方面的專家宣講中央1號文件、“三農”政策,以及鄉村振興相關政策。

    對于培訓的特點,張志強認為主要是“精準”二字,他說:“每次培訓之前,我們都會到‘兩旗’深度調研,走鄉村地頭、廠礦、醫院、學校,跟大家座談了解實際情況,聽取各層面提出的培訓需求然后匯總,結合中央的整體方針和重點任務,有針對性地幫助當地。一般都是當地提出需求,我們精準培訓,避免主觀臆斷。”

    記者注意到,在培訓班的入口處有一張醒目的海報,上面寫著:為更好了解“兩旗”同志學習培訓需求,增強全國人大幫扶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國人大培訓中心組織本次問卷調查。海報附上了二維碼,直接掃描就能填寫。更貼心的是,為了防止在文本框寫字麻煩,問卷還支持語音輸入。

    記者在本次“兩旗”培訓班現場了解到,參與培訓班的人都對問卷調查很積極。

    張志強說,大家參加培訓的熱情高,主要是培訓確實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比如在畜牧方面,曾請專家專門作了畜牧養殖方面的輔導,提升了農民對牛品種的認知,掌握了養殖技巧。就拿喂水來說,專家提出,內蒙古是高寒地區,喂牛要用溫水,能促進牛的增育增肥,當地人過去是冷水喂牛,對牛的刺激比較大,聽取專家的建議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是他們當時最直接的反饋意見。

    “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成果位居中央和國家機關前列,連續六年獲評‘好’的等次。”張志強說。

    幫扶“兩旗”: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全國人大代表點贊

    正如張志強所說,培訓扶智的模式只是全國人大機關整體幫扶中的一個方面。

    為了更全面了解全國人大機關在“兩旗”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早在2020年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曾奔赴察右前旗進行脫貧攻堅定點幫扶的采訪,2023年9月再次派記者赴太仆寺旗做鄉村振興幫扶情況報道,看到了“兩旗”自身“造血”功能在不斷增強。

    本次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兩旗”鄉村振興培訓班的授課老師之一——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間市興村鎮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談到了他在“兩旗”授課的感受。

    石炳啟介紹,能感覺到“兩旗”村干部參與培訓的勁頭很足,對培訓學習很渴望。“兩旗”的這次培訓大家聽得非常認真,一場培訓兩三個小時,即便中間不休息,也沒有人隨意出去。

    “我能感覺得到,通過全國人大機關的培訓,有力地改變了大草原上人們一些相對落后的觀念,這就是咱們幫扶的最大收獲。”石炳啟說,對于脫貧、鄉村振興等,單純的物質輸入和幫扶是有限的,必須增強內生動力。

    以太仆寺旗為例,當地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用好地方農產品稟賦優勢。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太仆寺旗有158萬畝耕地,四分之一都在種植土豆。如何從小散戶種植向規?;l展,從賣土豆拓展為豐富土豆產業,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當地特色產業的關鍵。

    凱達馬鈴薯產業園區在太仆寺旗落地,不僅給當地帶來千余個就業機會,還將形成百億級馬鈴薯產業集群,成為當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保障。

    大到一座城,小到一個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唯有因地制宜,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才能找準致富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還要發展庭院經濟拉動村民創業致富。太仆寺旗紅旗鎮紅喜村常住人口有243人,超過一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紅喜村曾是太仆寺旗的貧困村,人口老齡化、土地稟賦差,讓該村成為脫貧攻堅中的一塊“硬骨頭”。

    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當地掛職干部經過充分調研,成立了合作社,打通產銷渠道,并鼓勵村民在自家庭院種植雪菊,打造紅喜村的雪菊IP。經過數年的實踐,目前,全村超過100戶村民已參與到合作社的對接項目中。

    耕耘自有收獲時。一批批“兩旗”參訓學員,在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培訓的滋養下,逐漸從單純的受益者蛻變為知識的傳播者。在時間的見證下,他們必將循著來時路,繼續在這片熱土上綻放新的光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