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7 12:26:20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趙云
日前有觀點稱“主動權益基金在2024年上半年贖回超5000億元,月均凈贖回達到了866.46億元”,隨后又演變為“公募基金遭遇贖回壓力進而導致流動性危機”,進而引發不少討論。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剔除基金持有權益資產市值縮水的因素后,從份額角度來看,2024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總份額從3.56萬億份降至3.35萬億份,被基民凈贖回了2097.48億份,凈贖回比例其實只有5.9%。
近日,長江證券的一份關于基金贖回的報告火爆出圈。據其統計,主動權益基金在二季度凈贖回共計2401.76億元,其中新基金發行232.62億,老基金凈贖回2634.38億元。同時,二季度凈贖回額在2005年以后單季度凈贖回額中排行第三,僅次于2015Q3的8051億和2024Q1的2797億。照此計算,若將兩個季度的數據合并計算,2024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被凈贖回5198.76億元,月均凈贖回達到了866.46億元。
不過,這一數據并沒有得到基金公司的認同。
“事實上,基金資產凈值的變化是基金份額變化以及同期基金收益率的變化雙重因素共同疊加所致,而基金份額的變化則是更能呈現基金被基民贖回的真實情況。”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
滬上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指出,今年權益資產市場表現不佳,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也一路縮水。基金資產凈值的變化則是包含了基金持有權益資產縮水的情況。觀察基民贖回的現象,需要將這一因素剔除。
截至6月30日,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成立超過一年的主動權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及靈活配置型基金,只統計主代碼)共有4293只。今年上半年,上述基金取得的平均收益率為-4.68%。這一數字相比于去年同期的平均收益率下降了4.2%。
如果從基金份額角度來看,2024年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贖回的情況究竟是怎樣?
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數量從4348只增加至4442只,基金總份額卻從3.56萬億份降至3.35萬億份,凈贖回為2097.48億份,凈贖回比例為5.9%。
數據進一步顯示,一季度期間,主動權益類基金數量從4348只上升為4396只,增加了48只,同期凈贖回份額超過1400億份。二季度期間,主動權益類基金數量增加了46只,期間凈贖回份額約為694億份。
以上數據無疑說明,主動權益類基金在今年一季度遭遇了更多的贖回。
具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數量增加了10只至563只。基金總份額從去年底的4471.14億份,減少至4154.15億份,期間凈贖回份額近317億份,凈贖回比例為7%左右。
一季度期間,普通股票型基金數量僅增加了2只,同期的份額則降至4251.71億份,被凈申購的份額接近220億份。而在二季度普通股基金的份額被凈贖回了97.56億份。
再看主動權益類型基金中占比最大的偏股混合型基金。2024年上半年,該類型基金的數量從2361只增至2467只,增加了106只。同期的基金總份額從2.32萬億份降到2.21萬億份,凈贖回份額達到了1102.27億份,凈贖回比例為4.76%。
分階段來看,今年一季度,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數量增加了58只,基金總份額卻跌破2.3萬億份關口,降至約2.24萬億份,期間凈贖回份額超過800億份。二季度期間,偏股混合型基金增加了48只,季度凈贖回份額則是約300億份。
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數量唯一下降的類型就是靈活配置型基金,其數量從1409只減至1386只,減少了23只。期間份額從7600多億份降至7000億份以下,期間季度凈贖回份額660.31億份,凈贖回比例為8.63%。前兩個季度凈贖回的份額分別為376.63億份、283.68億份。
最后看平衡混合型基金,上半年數量幾乎不變,僅在今年3月新成立了興銀價值平衡基金1只產品。平衡混合型基金的份額從年初的277.43億份減至259.52億份,凈贖回份額為17.92億份,凈贖回比例為6.46%。
總而言之,2024年上半年,就凈贖回份額來看,偏股混合型基金超過1100億份,其次是靈活配置型基金,同期超過了660億份。就凈贖回比例而言,最高的靈活配置型基金,達到了8.63%,其次為普通股票型基金,比例為7%左右。
近段時期,公募基金遭遇贖回壓力進而導致流動性危機的觀點引發關注和討論。然而,前述數據顯示,主動權益類基金的份額上半年減少了2100億份,凈贖回比例不到6%。
前述滬上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其實A股已是連續下跌幾年,贖回一直都有,很多投資者都處在被套階段,基本選擇了持基不動。只是今年以來,投資者信心變得更為脆弱和敏感。的確有部分投資者等不下去,選擇出局。因為贖回進而引發流動性危機是不太可能的,遠沒有到這個地步。”
“近期有投資者與輿論討論”贖回“導致流動性危機,根據我們的數據和最新了解情況,我認為流動性危機是不存在的。實際上指數基金持續凈流入支撐了很多大股票的估值。”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指出。
陳果認為,市場整體從五月高點以來的回調完全是可以預期的,性質就是分子端主導,近期多數內需數據確實加快下行,且外需預期也在下修。當前位置不應再太悲觀了,至少先轉為中性,結構線索就是擴內需預期。從利率快速調整到真金白銀財政補貼落地,一系列動作開始超市場預期。后續一方面是聯儲降息周期與美元周期向下,另一方面是外需壓力與風險加大,擴內需交易不斷生長是時間問題,是大勢所趨,近期一系列事件都反復證明:勢比人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