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6 20:00:56
◎《行動方案》指出,要聚焦近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選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開展探索,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旭
8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發布《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在2024—2027年重點開展9項專項行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圍繞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行動、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行動、新一代煤電升級行動、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需求側協同能力提升行動等9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旨在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行動方案》包括了行業內長期以來關注的多個方面,并針對相關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
《行動方案》指出,要聚焦近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選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開展探索,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首次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在多位能源領域專家看來,做好新能源發展工作是當下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內容。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當前主要面臨穩定性不足、預測準確度較低等技術性問題,還有市場競爭力較弱、綠色價值難以體現等問題。解決新能源發展問題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提高設備性能,降低成本,推動儲能技術的發展以增強新能源的穩定性,提升新能源發電曲線預測能力,提高新能源并網適應性。
“還需要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綠證交易機制,實現新能源綠色價值的科學體現,提高新能源的經濟可行性。”韓放強調。
我國存在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行動方案》在“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 ”方面,明確要優選一批電力規劃明確的“沙戈荒”大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送出通道。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的大基地建設既要依靠外送通道,也要重視就地消納,能源基地建設應統籌考慮消納和外送。
張金明建議,重點關注新能源大省產業發展基礎、現狀和規劃,將新能源大基地規劃與當地除了電力產業布局以外的其他所有產業布局進行統籌研究和結合:
一是充分挖掘新型電力系統應用側的需求能力;
二是設計出更多符合當地產業基礎和規劃的源網荷儲應用場景模式;
三是為地方政府、能源企業、產業方提供更多更優的場景選擇和產業資源幫助,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同志就《行動方案》答記者問時表示,未來一段時期,煤電仍是我國電力可靠供應的重要支撐電源,實現碳達峰目標要加快低碳化改造,進一步提升運行靈活性。
該負責同志強調,針對新型電力系統對煤電加快轉型升級的要求,《行動方案》以清潔低碳、高效調節、快速變負荷、啟停調峰為主線任務,開展新一代煤電試驗示范;應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煤電技術路線,促進煤電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推動新一代煤電標準建設,重點完善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標準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煤電低碳發電技術路線進一步拓寬,建造和運行成本顯著下降;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較2023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對煤電清潔低碳轉型形成較強的引領帶動作用。
對于此次《行動方案》提出的“新一代煤電升級行動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面向新型電力系統,促進煤電轉型發展,需要探索政策與市場協同發揮作用的有效機制,要注重機制的動態調整與優化,充分考慮中國實際,在中國式能源治理體系下探索保障可靠性、靈活性和經濟性有機統一的煤電轉型發展機制。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