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4 18:04:19
8月下旬以來,多數利率債品種的單日成交筆數經歷較大幅度的下滑。德邦證券固收團隊統計的數據顯示,上周國債現券的主要買盤來自保險,凈買入額達到1013億元。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當前保險公司、農商行、券商自營等機構的長期債券交易策略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采取持有到期策略的配置盤占比相對較高。
每經記者 陳植 每經編輯 馬子卿
8月下旬以來,多數利率債品種的單日成交筆數經歷較大幅度的下滑。數據顯示,10年國債、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的單日成交筆數,由月初的1000-2000筆/日,降至600-800筆/日,甚至個別交易日跌至200-400筆/日。
面對相對低迷的國債交易活躍度,眾多投資機構的債券交易策略趨于謹慎,一方面減少長債賣出量,另一方面降低高拋低吸的交易盤操作力度。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盡管長債市場交易活躍度低迷,但基金、農商行、券商自營與銀行理財子公司仍是長期國債的主要購買力量,但他們都是根據自身資產配置需要買入長期國債,交易盤的占比相應減少。
截至9月4日14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2.149%附近,較8月5日創下的年內低點2.09%回升約5個基點。據悉,除了大型銀行賣債,部分基金公司基于降久期需要,也減持了部分長期國債頭寸。??
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債券基金的債券久期中位數約在3.5年附近,高于年初以來均值約0.5年;業績排名前20%的債券基金產品里,債券久期的中位數則超過4.5年。
在當前央行等相關部門積極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趨漲(長期國債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債券久期中位數越高的債券基金越容易遭遇長期國債價格下跌與產品凈值更大幅度回落的風險,不得不產生更高的壓降債券久期(拋售長期國債)需求。
德邦證券固收團隊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債券拋售的主要力量來自基金公司,凈賣出額達到1724億元。面對長債市場交投活躍度相對低迷,這些長債賣方也擔心此舉或引起長債價格過度下跌,導致自身產品凈值遭遇超預期的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基金賣盤,農商行、券商自營、保險等機構依然成為長債市場的購買“大戶”。他們一方面通過適度買入長期國債,適度“燙平”長債價格超預期下跌風險,確保自身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相對可控;另一方面也能趁著長債收益率走高之際增加配置盤買入力度,提升產品整體收益率。
德邦證券固收團隊的上述統計數據還顯示,上周國債現券的主要買盤來自保險,凈買入額達到1013億元。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保險公司、農商行、券商自營等機構的長期債券交易策略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采取持有到期策略的配置盤占比相對較高,交易盤(通過高拋低吸獲利)占比趨降。
導致當前長期國債市場交投低迷的另一大因素,是投資機構認為9月長期國債收益率面臨“難上難下”的局面,導致他們缺乏交易熱情。盡管相關部門繼續“降準”的市場預期高企令長期國債收益率趨降,但8月中國央行已入市“買短拋長”(買入短期國債拋出長期國債),令市場擔心央行持續入市操作,可能令長期國債收益率缺乏下降空間。
記者獲悉,部分私募基金認為一旦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1%整數關口,或引起央行入市賣出長期國債。因為他們認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8月5日觸及年內低點2.09%,是央行在8月份開始入市“買短賣長”的一大觸發因素。
此外,當前債券基金等投資機構的債券投資杠桿水平處于歷史偏低水平,也是機構缺乏交易熱情,導致長期國債市場交投低迷的不容忽視因素。德邦證券固收分析師呂品指出,目前機構的杠桿率有所降低。截至上周末,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債券投資杠桿率分別為103.3%和122.9%,分別位于8%和36%的歷史分位數水平。
此外,就債券基金二季報數據分析而言,目前整體債市的杠桿率中位數為115.79%,處于2015年以來的30%左右歷史分位數水平。若按資管新規要求開放式公募基金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當前債券基金的杠桿水平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呂品認為,金融機構債券投資杠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債券收益率曲線相對平坦,令杠桿策略的性價比不高。傳統的杠桿策略主要采取短債長投與期限錯配賺取收益進行杠桿套息,但今年以來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趨平,導致杠桿策略的收益率相對較低。
記者獲悉,由于機構杠桿率相對較低,當他們面臨近期長期國債收益率回升(長期債券價格下跌)時,既沒有較強的拋售長期國債“降杠桿”壓力,也缺乏買入長期國債進行杠桿套息交易的興趣,導致長期國債交投活躍度進一步回落。
呂品指出,拉久期、降杠桿仍然會是債券市場投資的主要策略,結合當前債券市場運行狀況而言,隨著近期社融數據與金融數據相對偏弱,加之大行賣債操作空間相對受限,未來長期國債收益率單邊上行的概率不大,短期內將回歸震蕩下行的態勢。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195304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