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31 14:49:51
每經編輯 程鵬
1月31日國際金價繼續上漲,盤中創下歷史新高,截至發稿,現貨黃金漲至2794.53美元/盎司;COMEX黃金期貨 漲至2848.9美元/盎司。國內足金首飾價格也水漲船高,1克突破846元了。
分析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向主要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可能引發貿易摩擦,加之全球地緣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多國央行增持黃金,這些因素讓部分投資者繼續看好黃金的避險屬性與上漲空間。
黃金價格大漲
國內足金首飾1克突破846元
黃金熱度仍然居高不下!
1月31日,國際金價繼續大幅上漲。截至發稿,現貨黃金最高漲至2799.86美元/盎司,刷新歷史高位;COMEX黃金期貨最高漲至2859.5美元/盎司,刷新歷史高位。
零售市場上,隨著國際金價大漲,金飾價格也水漲船高。1月31日,國內多家金店足金首飾價格已達846元/克。
圖片來源:周大福網站
圖片來源:周生生網站
隨著春節到來,人們熱衷過年添金,黃金消費市場進入傳統旺季。
上海的黃金店鋪也十分熱鬧,1月30日午間,上海環球港商場內的金鋪就迎來不少消費者光顧,其中年輕人占比較高??钍叫路f的小掛件,或者是和熱門IP合作款的產品,都是大家的熱門選擇。
此外,一些傳統金飾依舊受到消費者青睞。春節期間,單店銷售額相較往常翻了一倍。
據南方+報道,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消費者購買黃金的熱情高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主要源于悅己和送禮的需求。許多消費者會選擇購買黃金首飾來犒勞自己,或者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這些首飾寓意著新年的好運和祝福。
二是黃金作為一種傳統的保值資產,受到許多投資者的青睞。盡管2025年黃金價格處于高位,但仍有消費者認為其具有投資價值,尤其是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的避險屬性依然吸引人。
三是2025年是蛇年,許多黃金品牌推出了蛇元素的首飾產品,如蛇年主題的金飾、轉運珠等,這些產品因具有獨特的文化寓意和設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還有一批年輕人正通過“買金條+打金”的方式,降低獲取金飾的成本。在北京,一家打金店告訴記者,打金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預約,人多時可能會等候多日。另一家打金店則表示,店里不接受預約,需要顧客現場排隊?!耙驗檫^節,最近顧客也多一些,不確定當天什么時候能排上,不過我們春節不打烊。”身在廣州的90后消費者瀟瀟表示,自己為了趕上打金店的第一輪加工,早上七點半店鋪還沒開門前就趕過來排隊?!耙驗楣べM便宜,九點半開門的店鋪,七八點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過來排隊搶號了?!?/span>瀟瀟表示,“最近金價太高,買品牌金飾實在有點肉疼!”在等待5個多小時后,瀟瀟終于從打金柜臺拿到了自己新打的黃金手鏈。
而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大呼,金價漲得太快了,后悔以前沒多囤點。
2025年黃金仍具備配置價值
展望2025年,多位基金經理表示,仍然要在資產配置組合中提升對黃金資產的重視。
據券商中國,國泰黃金ETF基金經理艾小軍表示,展望2025,盡管美聯儲降息路徑出現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當前全球“去美元化”環境下,各國央行選擇黃金來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趨勢很難在短期內發生轉向。根據我國最新的外匯儲備數據,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央行持有黃金儲備達7329萬盎司,較2024年11月增長了33萬盎司。這是自央行時隔半年重啟購金以來,連續第二個月增持黃金,我國央行增持黃金的步伐有望再次開啟。
世界黃金協會在最新發布的報告《2025年黃金展望》中稱,2025年,金價有望創下近10年來的最佳年度表現。經歷近年來的強勁上漲后,2025年黃金市場的增長或將放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間。黃金潛在的上行空間或來自于可能的央行需求強于預期,或源于金融環境變化而導致避險資金流入。
此外,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戰略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不確定性,黃金的避險優勢凸顯,且其對內減稅、對外加稅的政策主張或會帶來中期通脹中樞抬升、財政赤字擴大,對于黃金構成一定利好。
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的基金經理劉庭宇表示,黃金和黃金股都具備進一步上行的空間。
黃金方面,本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后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有些過度悲觀,后續美國經濟企穩并不會一帆風順,降息的次數很可能超出市場預期。全球央行購金是一個長期趨勢,中國央行時隔半年重啟購金,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購金的力度也超出預期,對金價的長期中樞形成重要支撐。而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帶動全球實際利率下行,特朗普上任后其政策或引發二次通脹、赤字率上行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今年黃金的上升空間仍不容忽視。
黃金股方面,當前黃金股的估值性價比較高,金價的上行刺激金礦企業加大資本開支,產量持續增長中,2025年黃金產業公司的業績可期。當前黃金股按市盈率估值已跌至歷史中樞下沿,隱含了過多對于金價的悲觀預期,因此若國內金價反彈,黃金股或將迎來明顯的估值修復??春媒饍r的投資者也可重點關注黃金股的投資機會。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杜恒峰
校對|劉小英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wind、南方日報、新聞坊、中新財經、券商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