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5 01:43:19
已經離職的聚成營銷副總裁袁麗軍介紹,他提出的商業機制改革不被公司董事會認可,為實現員工人人持股計劃,他準備另起爐灶。
每經記者 盧肖紅 發自廣州
創業板吸引了大批的企業,如果公司順利上市,持股高管往往出現一夜暴富。但是目前已處于上市輔導期的聚成集團,卻出現了3位高管集體離職并帶走一批公司員工的情況。
已經離職的聚成營銷副總裁袁麗軍介紹,他提出的商業機制改革不被公司董事會認可,為實現員工人人持股計劃,他準備另起爐灶。聚成集團也確認了高管離職一事,表示離職的原因是其欲自己創業。
靠規模成為培訓界“航母”
為何一家準備沖擊創業板的公司沒能留住高管呢?離職前任聚成營銷副總裁的袁麗軍介紹,聚成集團2008年收入約4億元,凈利潤只有大約1200萬元,存在一定問題。今年初董事會提出新的績效考核,他毅然接下了任務,全權操盤整個集團的運營。目前凈利潤的增長快于業績的增長。
據了解,聚成集團之所以成為培訓界的“航空母艦”,在于它龐大的規模。聚成集團總部位于深圳,擁有員工4000多人,全國分公司60多個。集團提供產品研發,分公司采購課程自己運作,賺了錢上繳一部分給集團,剩余部分作分公司的利潤。由于業務員較多,聚成的運作成本相對也較高。袁麗軍表示,在其開始負責后,對整個運營成本進行了控制和改善。
知情人士透露,聚成今年前三季度營業額已達5億多元。袁麗軍預計,若沒有離職,按照目前正常運營,今年全年凈利潤約為6000萬元,是去年全年的5倍。
聚成集團企劃部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批(創業板上市公司)雖然沒有我們,但公司還在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在推進,目前正在輔導期內,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都在進行工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告一段落了。”
“人人持股”建議未被采納
袁麗軍認為,要創造更大的飛躍就要改變現有的商業機制,他向公司提出了員工持股的建議,不過在聚成集團現有的組織架構下,這個構想并沒有得到認同。
袁麗軍2005年進入聚成,從基層做到了較高職位的職業經理人。
“公司職業經理人里,我的職位最高了,我在積極推動這個‘人人持股’,卻沒有得到同意。同時,我的上司覺得我做出成績后,威信大增甚至危及他們,對我的工作也是嚴重干涉,在經營上出現了較大的障礙。在商業機制不被認同和日常運營受阻的雙重情況下,我們自己搭建了平臺去實現這樣的理想。”袁麗軍如此解釋他離職的原因。
據了解,隨袁麗軍一起創業的包括聚成前研發中心總經理單海洋、總裁辦主任王昭耘以及部分分公司總經理等約百人。作為聚成創始人之一的周嶸也退出了聚成,目前因其與聚成簽有不能從事培訓行業的協議而賦閑在家。
據悉,袁麗軍所謂的 “全員持股”并不是一進公司就是股東,而是要達到一定的工齡和業績才能獲得相應的股份。在許多企業中,這種股權激勵機制被廣泛采用。
利益分配或是根本原因
如果聚成順利實現創業板上市,持有股權的經理人也有望實現暴富。有知情人士透露,袁麗軍等人主要是希望在聚成推動機制的變革,讓更多的經理人參與公司的利潤分配,拿到應得的報酬。
“老板基本上都是不會支持變革的,尤其是在利潤上。”上述知情人表示。
袁麗軍對此表示,沒有所謂的老板與員工的區分,按能力獲得相應的股份,這也是未來的趨勢。他表示,若能按照員工持股的商業模式,將這個100人的團隊運作成功,以后便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對此機制高效復制。
分析人士認為,公司上市后持股員工往往一夜暴富。如果某些管理層沒有股權或者只有很少,難免會在利益分配上出現問題,結果使團隊不穩定。目前創業板備受企業青睞,這樣的情況在企業中也較常見。
袁麗軍等人離職的原因耐人尋味,并由此引出一個話題:對于中國年輕的創業者群體來說,果真是“能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