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4:22:15
每經記者 張瑋 發自北京
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進一步回收流動性;此外對于那些信貸投放過猛的銀行,還額外調高了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期限為3個月。接著,禁貸、加息等傳言相繼出現,甚至愈演愈烈。這一系列收緊流動性的舉措和傳言會給理財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投資者如何看待理財市場的變化?加息傳言,究竟會不會在近期成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方展開了調查。
自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坊間充斥著銀行禁貸傳聞,市場上彌漫的加息預期也愈發濃烈。在加息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而未落之時,銀行理財市場是否會有相應的變化與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以投資者身份走訪了多家銀行營業部,多位理財專員告訴記者,目前銀行中短期產品,特別是三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熱賣,一度沉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重出江湖,“加息預期強烈”成為他們推薦產品、解釋理財市場相關調整的首要前提。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理財產品中心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近期央票利率的提高和存款準備金的調整,將會給利率類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帶來一定影響。
理財產品流行短期化
隨著貨幣政策持續緊縮的風聲趨緊,市場的加息預期普遍提前。多家研究機構認為,央行很可能在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啟用利率工具。這種預期讓短期理財產品開始走俏。
“現在加息的信號比較明顯,一定要盡量避免投資期限過長、又無法提前贖回的理財產品,推薦關注三個月以下或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就算加息,也可以及時將資金轉換成加息后收益較高的其他理財產品。”
北京銀行某營業部個人業務客戶經理告訴每經記者,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并不隨利率上升而上調,同時,有些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還有些理財產品一旦中間提前贖回,相關的手續費和違約金也是筆不小的損失,當加息成為事實后,會使投資者實際收益大受影響。
普益財富數據統計,上周(1月18日~1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中短期理財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各家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14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發行數為31款,市場占比為27.19%;而3個月及以下產品市場占比為52.63%。
招商銀行北京分行營業部某理財專員也向每經記者表示,隨著加息的預期日益強烈,最好的攻略是“不要輕舉妄動”,盡量持有短期穩健型理財產品,期限宜在半年以下,這也是銀行目前主打的產品類型。
同時,某國有銀行朝陽支行理財師告訴記者,為給有不同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各家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以日、周、雙周、月、雙月和季為周期的產品系列,理財產品短期化將是大勢所趨。他進一步指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加息預期越強烈,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將越受青睞。
未來收益有“升”機
業內研究觀點認為,由于存在明確加息預期,而銀行理財產品又多集中在基于利率收益的資產領域,除了投資期限短期化外,2010年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將呈上行趨勢。
“央行13個月后重啟存款準備金政策工具緊縮銀根,折射出管理層管理通脹預期的決心。因此,若CPI不改近期高速的上行步伐,加息或提前到來。”普益財富研究員孫瑞琪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他指出,盡管準備金率已經上調,部分期限央行票據的收益率也有些許提升,但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影響并不明顯。而利率工具的使用將直接推動銀行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上調。
研究員孫瑞琪分析稱,隨著貨幣政策微調的進一步深化,銀行或因指標約束出售所持有的債券,進而引起債市整體收益率上漲;央行繼續加大回籠力度,使得貨幣市場收益率提升明顯,因而在利率工具未動用之前,這些因素也同樣會使得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一定的調高。
數據顯示,2009年發行的7524款銀行理財產品中,投資方向為債券和貨幣的達到2591款,比重最高,達34.4%;其次為信貸資產,比重為26.5%,信托貸款的比重為14.3%。
市場有觀點認為,加息將提高投資于貨幣、債券以及信貸的產品收益率,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總體收益率水平預計將高于去年,這也主要體現在信貸產品、貨幣產品的收益率提高上。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隨著加息預期和流動性進一步收緊的信號日益強烈,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提高,從而提升對投資客戶的吸引力。
結構性產品或借機上位
2009年,在美股、港股一致向好的背景下,銀行的結構化理財產品成為年度收益的佼佼者。有關數據統計,在到期的所有理財產品收益排行榜上,前20位中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據了19款,在各類理財產品中遙遙領先。
結構性理財產品,也稱為掛鉤型理財產品,是指將募集到的資金大部分投資于貨幣、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再將部分資金所產生的固定收益投資于其他衍生產品。
上述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在當前的市場大背景下,有較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投資掛鉤商品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屬“戰略之舉”。他指出,隨著通脹預期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掛鉤黃金等大宗商品將是較好的投資選擇。
去年12月底,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關于規范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監管層的連連出招,信貸資產轉讓被“雙叫停”,導致一度備受追捧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失寵。
上述國有銀行理財師向記者表示,受全球經濟回暖、通脹預期增強等因素的影響,曾一度遭遇滑鐵盧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有可能卷土重來,在信貸資產類產品銳減時“借機上位”,極可能在今年受到熱捧。
同時他還表示,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不僅取決于掛鉤標的的資產類別和市場走勢,還包括產品的期權結構、投資期限等多種復雜因素,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大,投資者在追求更高收益的同時更應注意高風險,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