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8 03:17:21
一時間內憂外患紛擾,股市仿佛頓成人間惡魔。下周各項經濟數據次第出爐,又該如何看待現在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股市的趨勢?
每經記者 李文藝
A股又見斷崖式暴跌。五一節后A股市場再度風云突變;歐債危機加重;周四美股收盤暴跌3.2%,盤中驚魂暴跌近千點,跌幅達9%。一時間內憂外患紛擾,股市仿佛頓成人間惡魔。下周各項經濟數據次第出爐,又該如何看待現在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股市的趨勢?
仿佛2008端午節情形再現
每經記者(以下稱NBD):繼節前的大跌,節后在存準率調高的影響下,大盤再次暴跌。你如何看待這種持續的大跌?
李偉(下稱李):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多次談到過,指數的走勢,短期走勢受政策的影響最大;中期走勢受市場整體的資金面影響最大。梳理4月中旬以來的持續暴跌,我們看到的是密集的、猛烈的“調控政策疊加”,可以說,密集的猛烈的調控政策相互疊加、相互影響,政策像夏天的暴雨一樣傾瀉而下,一時間,市場上雷電交加,不跌也難。
NBD:請具體闡述一下。
李:應該說,3月底政策面的情況都是風平浪靜的。突變發生在4月13日。從4月13日~17日的“地產五日巨變”開始,接著是4月21日三年期央票的陡然放量6倍,再接著是各地方對房地產領域調控的凄風苦雨,然后是5月2日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近期蔬菜價格暴漲,節后多數機構預測4月CPI環比將有較大的上升幅度。加上先期公布的PMI過熱數據的恫嚇,進一步緊縮的風聲大起。市場信心動搖,人氣幾乎作鳥獸散。短期如此密集的政策突變,是市場發生斷崖式暴跌根本的直接的原因。
NBD:本周一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在對存準率上調的研究策劃中,記得你專門策劃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又聞到了2008年端午節的氣味》。而且明確提出,在隨后的反彈中減倉。本周五一節發生的事件和2008年端午節發生的事件,有多少可比性?
李:《又聞到了2008年端午節的氣味》這個題目,確實是我本周一發自內心的一個感受,然后把它作為了文章的題目。因為,從本質上說,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確實正在上演和2008年端午節前后幾乎相似的場景。
NBD:能具體說說嗎?
李:首先從宏觀面來看,2008年上半年到端午節前后,都是經濟趨于過熱的時期,CPI都在高漲中,管理層都在大力收縮貨幣,實施嚴格的信貸額度管理,限制信貸投放,每月新增信貸大幅度減少,多次提高存準率,加息預期強烈。
其次,從市場來看,都是在一輪牛市頂峰的下跌途中。管理層隨時都在強調控制資產泡沫。2008年端午節,正是2007年11月大牛市見頂后經過了半年的調整途中,今年五一節前,也恰恰是一波牛市在2009年8月見頂后,經過半年多的調整途中,管理層也在隨時強調注意資產泡沫。
最后,都是在節日期間出的調高存準率的政策。2008年6月7日,是端午節出的調高存準率1%的政策;2010年5月2日,是五一節期間出的調高存準率0.5%的政策。
NBD:嗯,你這樣一說,想來確實是驚人的相似??磥恚瑲v史有時候,真有驚人相似的一幕出現。
李:這兩次調整存準率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端午,一個五一,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節日期間這個敏感的時間段。因此,當5月2日我一看到這個消息,《又聞到了2008年端午節的氣味》這個題目,一下子就浮現在了我的腦子里。我在想,復制2008年端午后走勢的概率,超過了95%。
NBD:因此你才果斷地評價:在隨后的反彈中果斷減倉的?
李:是的。因為我想,這個可以叫做政策的加速器了。按照“短期看政策”的判斷邏輯,我們認為,短期大跌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在反彈中,就是減倉的良機。事實上,本周三出現暴跌后的強勁反彈,就是減倉的好機會。
美股和A股表現為何差異巨大
NBD:本周以來,很多媒體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美股和A股表現差距這么大?就是說,美股從年初以來持續反彈,走勢強勁。而經濟復蘇已然確立,經濟增長正在加速前進的A股市場反而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
李:我看了很多這樣的分析文章。在經濟領域里,由于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觀點肯定不同,而且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呢,我個人都不是很贊同他們的觀點。我個人認為,這些分析文章并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
NBD:那你認為問題的實質是什么?
李:我認為,美股和A股的走勢,其實都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他們各自所代表的經濟體的基本情況。是合理的。
我們先說A股。梳理始自2008年11月以來的這波A股大反彈,我們可以看到,其主升浪在2008年11月~2009年8月。而且升幅是如此巨大。指數漲了110%。而恰恰在這段期間,中國經濟領先全球復蘇,實現了率先復蘇而且快速成長。而且在2009年9月后持續到現在,繼續實現快速增長。從歷史來看,股市肯定總是領先于實體經濟的增長。投資,都是在預先支取未來的收益和現金流,這就是所謂炒股就是炒未來。因此,在預期、信心和巨量資金的推動下,A股指數率先完成了漲幅翻番的目標,支取了未來。
我們再來看美股。美國經濟的復蘇,從時間和幅度上,都遠遠落后于中國經濟。因此,當A股強勁反彈了近半年后,美股在2009年3月才開始觸底反彈。即使反彈到年底最后一天,道瓊斯指數漲幅也才63%。而美國經濟的真正復蘇,也是2010年后的事情,而且力度很小。那么,進入2010年美股持續反彈到現在,應該是和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完全適應的。
NBD:你的意思是說,說A股是全球最差的市場,是不合情理的。
李:是這樣。從我們上述的分析來看,在一個可比的邏輯段中,我們可以看到,A股是全球最為強勁的市場。也反映甚至是透支了其經濟基本面。而美股在這樣可比的一個邏輯段中,至今都是一個比較弱的市場。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在進行兩個市場比較的時候,不能忽略了其基本面軌跡和歷史邏輯路徑。
NBD:本周以來,又有很多文章開始談論,為什么中國經濟強勁復蘇,而且一直在復蘇和增長的路上愉快地行進著,而股市年初以來卻持續大跌。又提出了股市不是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質疑。你如何看?
李:我在此前的評論文章中,曾經多次引用過德國大投資家科斯托蘭尼的一句名言:經濟與股市的關系,就像主人與狗,當狗遠遠跑在了主人前面的時候,又要回來找它的主人。終止于2009年8月的那一波凌厲的反彈,指數漲幅110%,股價翻幾倍的股票比比皆是。這只狗,已經興高采烈遠遠地跑在主人前面去了。在2009年1月份開始的每個月天量信貸資金支持下,一路高漲的M1和M2的牽引下,在大量密集的政策刺激下,在經濟復蘇的高漲預期拉動下,人氣群情激奮,資金潮涌入市,信心蓬勃生長,把股市這只經濟的狗,遠遠地趕到了經濟的前面去了。
NBD:現在應該回來找它的主人了?
李:我認為是這樣的。
NBD:可是,人們還是認為,經濟好,股市必然好。周四某官方媒體的一篇文章就厲聲發出質疑:為什么經濟持續強勁發展,而股市掉頭向下?是否有其他證據,證明這個現象是正常的?
李:我認為,從邏輯學上來說,“經濟好”是“股市好”的充分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經濟好,只能說是為股市向好提供了一個前提。但是,影響股市運行的因素,異常繁多。而且經濟向好,只能是在一個長期趨勢內,影響股市長期趨勢向好。而我們前面說過,特別是影響股市短期和中期的因素,是最直接的因素,這就是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和資金面的情況。
如果說,經濟趨勢是影響股市長期大趨勢的話,那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股市內部的相關政策和資金面,才是影響股市短期和中期的最為直接的、有力的因素。股市在短期和中期的波動,很大程度上,是受這些因素直接作用的。
NBD:歷史上有例子可供參考嗎?
李: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看美國股市300多年的歷史,多次證明了這個命題。如果說美國股市太遠,那么我們就舉A股市場的例子,而且就舉2000年以后的例子來看。
NBD:嗯,這樣好,因為我想如果是2000年后的例子的話,現在股齡稍微長一點的人都可以見證的。
李:A股市場在2001年6月見多年大頂2245點后,進入了長達5年的大熊市。甚至在2005年6月跌破了1000點大關。熊市不可謂不慘烈。但是,我們來看當時宏觀經濟的情況,卻并不壞。
我們先看2001年到2010年GDP同比增幅圖(見圖1),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2001年開始到2010年,GDP有兩個速率比較陡峭的高增長時期,分別是: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而2004年~2005年GDP也還是維持了一定的增速,只是速率相對平緩。
再看2001年到2010年的M1、M2的同比增速趨勢圖(見圖2)。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從2001年開始到2010年,M1、M2有三個速率比較陡峭的高增長時期,分別是2001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底~2009年底。
我們再看一張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圖(見圖3)。同樣可以看到,從2001年開始到201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也有兩個速率比較陡峭的高增長時期,分別是: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
如果我們還要看圖的話,比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趨勢圖 (見圖4)等。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完全相同的時間區段,就是2001~2003年和2005~2007年這兩個區段的高增長。
NBD:哈哈哈,你這幾張圖,我也看出問題了,但是,我還是想請你解釋。
李:通過這幾張圖,你肯定也看出來了,但是,你可能看出了“其一”,沒有看出“其二”。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這兩個高增長段里,2001年~2003年,是5年大熊市里非常艱難的時期。接著是最慘烈的2004年4月到2005年6月跌破1000點的熊市尾段。而這兩個經濟的高增長段里,唯獨第二個增長段,也就是2005~2007年產生了一波超級牛市。
NBD:這就是你所要闡述的“經濟好”不一定帶來“股市好”的例證?也就是你上面說的,影響股市短期、中期、長期趨勢的各種因素?
李:對的。因此,我反復強調,經濟復蘇增長,并不必然是股市必須向好的理由。
NBD:我還是沒有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李:嗯,這就是我說的,你可能看出了“其一”,沒有看出“其二”的原因。
NBD:愿聞其詳。
李:我上面說了,影響股市短期和中期的直接因素就是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和資金環境。
我們來看為什么2001年~2003年股市沒有隨經濟而走牛。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2000年和2001年在資本市場相繼發生了什么事件:基金黑幕事件、鄭州百文事件、中經開事件、億安科技事件、中科創業事件、銀廣夏事件、其后相繼發生的南方證券、大鵬證券等等事件,理論領域內的“推倒重來論”。我們看看,這些可以載入中國證券歷史的重大歷史事件,給當時的市場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回過頭來看,那個時候的市場,就是一個多么蠻荒和混亂的賭場。所有的市場主體,從券商到基金再到上市公司,可以說是混亂一片,缺乏自律乃至于為非作歹!
NBD:這個我們就不太清楚了。我們參加到市場中來的時間晚了。可惜沒有經歷過。
李:相繼發生了這么嚴重的重大惡性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們市場的原始性和不規范性。于是,從2001年開始,管理層疾風暴雨般的市場整治行動開始了。開始了脫胎換骨般的對市場的改造,包括券商綜合治理,基金公司規范治理,上市公司綜合治理,投資者保護行動等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制度建設。因此,2001~2005年,可以說是市場的重新建設期,大規模的政策風暴來臨。
NBD:嗯,可見5年大熊市,還是有它根本意義上的本質背景的。這樣的政策環境下,股市是難以走好的。
李:除去這個因素,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當時證券市場的一個敏感而流行的詞語:“全流通”。這個像市場的癌癥一樣,如影隨形地跟隨著市場。稍微有風吹草動,就會讓市場陷入暴跌。
NBD:嗯,你這樣闡述的道理,我們非常輕松的理解了2005年~2007年這波百年難遇的超級牛市的深刻背景和必然原因了。
李:是啊。理由不說自明了嘛。因此,這個也就是我對于2010年經濟體愉快地在復蘇的道路上行進,而股市卻沒有走好的原因。
NBD: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這么多,原來就是為了說明眼前大家的所焦慮和疑惑的問題啊。
李:嗯,因為我們在《每日經濟新聞2010年年度投資特刊》中,就充分闡述了2010年增長中的煩惱,大規模的政策調控將臨。政策面的變數,是最大的變數。
救市聲又起會救市嗎?
NBD:本周救市的聲音又起,會救市嗎?你如何看?
李:現在說救市是很荒唐的。雖然我這個說法會引起股民朋友的反感。甚至我一直在想,我們中國經濟體那只有形的手,隨時隨地無所不在,在強化了效率的同時,又讓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過度削弱了,造成了市場和投資者對有形之手的過度依賴,往往傳遞出了異?;靵y的信號。調控太頻繁,非常不利于投資者對市場和政策形成穩定的預期。對市場有害無益。
NBD:舉例說說。
李:遠的就不說了,就從2008年說起吧。2008年上半年,甚至到了年中端午節,貨幣政策都還在劇烈收縮,可是,收縮的手都還沒有縮回去,4個月后,政策180度大轉彎了,變成了強力擴張,鼓勵銀行放貸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呢,又僅僅過了大半年,政策再次來了一個大轉彎,開始強力收縮。在房地產領域也是如此。2008年上半年打壓,下半年金融危機開始后,鼓勵房地產投機和投資的各種辦法又競相出臺,而到現在又開始猛烈打壓。讓投資人回不過神來,直嘆:“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太快”。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地產商和地產投機客也確實可惡。
NBD:嗯,你在3月底,你就公開說過:地產業是“自作孽,不可活”。
李:是的。因此,如果現在僅僅股市持續跌了,就又呼喊著救市,我想管理層絕對不會響應。因為這樣的話,政策就真正成了兒戲了。人們基于市場形成的預期,真就被徹底擾亂了。
資金面可能根本改變
NBD:那如何看后面的市場?
李:通過4月13日開始的地產五日巨變到現在的一系列政策行動,我認為,資金面已經在發生改變了。而且由于息口的不明朗,加息預期始終如影隨形,再加上美元本周一天突破一個整數關口,從81、82、83、84,昨日盤中突破了85大關。充分說明,在歐債危機、新興市場嚴厲調控等影響下,全球資金紛紛回流美國,美元從融資貨幣再次演變成避險貨幣的趨勢很明顯。那么,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熱錢回流美國,肯定也是自然的事情。因此,從上述一系列情況看,我們認為,股市短期或者相對長的一個中期趨勢,確實不容樂觀。
NBD:那該怎么辦?
李:我覺得,我們雖然不能斷言后市是漲還是跌,但有一點我們很明白:投資就是要規避不確定性,因此還是減倉、輕倉,保持主動最好!
NBD:謝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