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5 02:16:53
每經記者 陳未臨 發自上海
5月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一年一度的企業社會責任全球論壇在上海舉辦。作為完全由在讀MBA學員組織策劃的中歐傳統項目,企業社會責任全球論壇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4屆。今年論壇的主題也從廣義的“企業社會責任”,轉向了細化后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佩德羅·雷諾教授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質不在于作秀,而在于生產合格優質的產品、盡量做到節約能源、切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社會責任到位 價值分配平衡
NBD:中歐的企業社會責任全球論壇今年已是第5屆了,您感覺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法、主動性等方面有哪些變化?
佩德羅:全世界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節約能源、避免工傷等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這個趨勢在中國也是一樣的。我們還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關注已經不單停留在“想起來做一做”的階段,而是開始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日常運營機制中去,深入地分析現狀,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NBD:在您看來,商業的起點、原動力是什么?是創造財富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
佩德羅:企業的目標是創造財富,如果企業能以可持續方式創造財富,也為社會創造了價值。我想強調的是,企業在創造財富的時候,要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社會民俗,同時要有職業操守,不能以剝削的方式、不合法的方式來獲取財富。
財富被創造出來以后,經過合理分配,就體現了價值。管理者、股東、員工都應該是價值的享有者,同時,還應該有用于改善社會的部分。那些履行社會責任到位的企業,往往就是在財富分配上做到了平衡:給予工人合理的工資報酬、優厚的健康和養老保障,為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出了貢獻;通過對企業自身的環保投資,有效減少了污染;在企業安全設施上加大投資,有效避免工傷事故的發生。
NBD:這屆上海世博會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低碳、環保經濟,在中歐的辦學中,如何將包括環保在內的企業社會責任內容貫穿始終?
佩德羅:履行社會責任,具體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避免工傷等方面,可實行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種方法都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比如建造一幢大廈時,怎么讓大廈在使用過程中實現節能環保,要使用什么材料,這些是建筑師的專長。同時,環保材料的使用,可能造成成本的上升,如何在環保和成本控制上取得平衡,這需要的又是另一領域的專業知識。
所以在中歐的MBA和EMBA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提高學員對社會責任問題的關注度和意識,同時幫助他們增加各個知識領域的常識。具備意識和常識后,這些學員日后在領導一個企業的時候,就像造大廈一樣,就不會只想到外觀、高度,還會想到環保材料的使用。在此基礎上,借助他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手下各方面專才的力量,就很有可能實現我上面所說的平衡。
中國企業并非沒有個性
NBD: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汽車界發生幾件大事:吉利收購了沃爾沃,比亞迪與戴姆勒分別達成合作。中國企業資金實力越來越強大,在培養品牌,以及保持住收購品牌的美譽度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佩德羅:在我看來,像吉利這樣年輕的中國公司收購沃爾沃這樣的歐洲老品牌,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在歐洲,沃爾沃品牌代表著高品質。吉利將它收購,有助于吉利日后更好地生存,同時也可以幫助吉利走向世界。收購一個品牌,對一家新興的公司來說,是擴大市場的好方法。
這樣的收購已經有了成功的例子:聯想收購IBMPC。幾年前,聯想筆記本產品上“IBM”的品牌標識放得很大,“Lenovo”的品牌標識相對較?。贿@兩年的情況是,“IBM”的標識變小,“Lenovo”的標識變大;我相信在聯想以后生產的電腦上,就只有“Lenovo”,而逐漸放棄IBM。
NBD:觀察全球的企業,像蘋果、索尼、戴爾這樣的大公司,都有很鮮明的企業個性,這種“個性”往往就是他們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相比之下,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移動這樣超級大公司,卻鮮有在商業動作中顯示出個性。在您看來,中國企業的現狀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在對中國企業主及高級管理者的培訓中,中歐是否會引導他們樹立個性?
佩德羅:我不認為中國的企業沒有個性,像我認識的聯想的柳傳志、吉利的李書福、陽光傳媒的楊瀾,他們個人和企業都是很有個性的。同時你觀察歐洲企業界,也會有法國電力這樣非常低調的公司。所以我覺得問題不在于中國還是外國,而是這些企業本身的文化和企業行為目的何在。
以大家概念中都很高調的奢侈品行業為例,如果你今天是在采訪Prada公司,我相信MiucciaPrada女士可能會在回答你的問題時,起身在旁邊的白墻上通過素描輔助自己的言語回答,加深你對Prada特立獨行風格的印象,這是Prada的訴求。雖然也許在她畫完白墻后清潔工人還得費力清洗白墻,不利環保(笑),但她的目的達到了。
企業應給員工合理的報酬
NBD:金融危機到來,中國在出口方面備受沖擊。在此背景下,國家和產業界都提出了產業結構轉變的口號,要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商學院教育針對企業主和企業高管的EMBA教育,如何來適應甚至引導這種大環境的轉變?
佩德羅:所謂產業升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產業升級首先應該是內向的,從公司本身的運作,如提高效率和生產工藝等方面一步步積累。
同樣以時尚行業的公司Mango為例。在十年以前,這家西班牙公司只有2000名員工,他們只在巴塞羅那生產,同時產品也只在巴塞羅那銷售。到今天,他們的產品在上海的淮海路可以買到,員工也變成了11000人,Mango實現了升級:在過去,他們自己生產,2000名員工中絕大部分是制造工人?,F在,他們采取代工制造的方式,他們的產品在中國、越南、巴西等地的工廠生產,原來的2000名員工和后來增加的9000名員工遍布世界各地,分工負責設計、銷售,而非一線制造。
這樣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汽車制造等行業,當生產線上大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以后,工人的職責就從流水線工人升級到了管理。在我看來,只有這種企業、行業內部開始的,由制造向知識的轉型和升級才是有意義的。
NBD:最近,西門子事件、力拓事件等商業賄賂丑聞頻發,您如何看待歐美企業在進入中國后的這種做法?
佩德羅:商業賄賂這樣的事件全世界都在發生,原因多種多樣,總的來說有以下兩種:一種是企業的決策者在制定企業區域經營目標上犯了不切實際的錯誤,當地的執行管理層為了達成過高的目標而違法違規地進行操作;一種是管理者認為自己的勞動和所得不相符合,為了拿到自己預想的回報,進行非法操作。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還得回到了我們一開始談的社會責任上:企業要制定合理的經營目標、給予員工合理的報酬,研究企業自身的問題,補足缺失。這是避免此類問題的根本辦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