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擴內需大戲“消費”期待配角升主角

    2010-11-04 02:27: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胡健

      “十二五”規劃建議系列訪談(三)擴大內需篇

            中央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提法與以往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強調把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位,顛覆了以往的以生產投資作為經濟增長主要方式的觀念。

            依賴外資擴大出口和房地產投資擴大需求,給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惡果在金融危機后兩年盡顯無遺。今后,我們該如何擴大內需?政府和企業將如何面對壓力和挑戰?今天,《每日經濟新聞》邀請3位專家為我們詳細解答。

    外需轉內需

            NBD:此前擴大內需也在經濟規劃中被提到,但在這次建議稿中被擺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內需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點嗎?

            王小廣:應該說是這樣的,內需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這個作用在今后5年還將加強。首先,現在中國經濟處于“后危機時代”,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很大,這將導致我們在“十二五”期間外需偏緊,不能小瞧這個外需的不好和不確定性預測,要知道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部環境都非常好,尤其是近20年;其次,不僅外需增長受到約束,我們同樣需要面對來自新興國家的競爭,產業還需要升級,多重原因導致出口推動將減弱甚至消失;另外,擴大內需在中國具備非常大的潛力,我們有諸多在城市的農村勞動人口,他們是“半城市人”,一個城市人的消費能力是農村人的3倍,在“十二五”期間完成他們身份的轉換將釋放巨大的消費動能。我們的人均GDP水平不斷提高,還有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隨之加強,比如現在汽車就已經進入大眾消費時代。

            最后一點,我們的經濟發展始終存在的問題是投資過快,消費不足,內需結構不平衡,是時候擺正二者之間的地位了。當外需不能消化更多產能時,只有內需擴張才是吸收過剩產能的法寶。

    消費需“攻堅”

            NBD: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拉動消費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呢?

            趙萍:從認識上來講,擴大內需不是拉動消費那么簡單。一般來講,如果投資增長30%多,可能消費只增長百分之十幾,而服務業增長就只有個位數,拉動消費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部分,并且消費擴大對于拉動投資是有幫助的。

            拉動消費增長難度很大,不像投資,投資的主體是具有趨利性的企業組織,依靠寬松的金融和貨幣政策就可以短期見效。消費的主體是個體,老百姓消費是最理性的經濟行為,可支配資金不足,消費有后顧之憂,供給不能滿足需求都將影響消費熱情。

            “十二五”期間是中國提高消費比重的“攻堅階段”,國內外形勢已經不允許遵循原來的經濟發展方式,但擴大消費還確實需要再下一番功夫。從供給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完善供給,不僅僅是量上的優化,提供足夠多消費者需要的東西,更要提供消費者需要的消費品。我們的住房、教育和醫療等基礎公共服務一定要做到位,否則就算消費者有錢,他們也不敢花,要保證他們有好的消費預期。

            易憲容:中國的內需長期不足,問題就在于農民的消費水平低。如果農民的消費水平達到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那么中國的GDP就會翻一倍以上。另一個問題是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農村是這樣,城市也是如此?,F實生活中有消費能力的人消費欲望欠缺,而有消費欲望的人卻消費能力不足。這些問題的根源多是制度性的,要增加國民收入水平,得從重大制度改變入手。

            居民收入分配得從制度改革角度改變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讓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從數據上看,中國城市化率達到了47%以上,但是實際上,如果不徹底地改革現行的戶口管理制度,讓進入城市的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讓中國農民能夠自由流動,那這種城市化率只是數字上的統計,實際上這些進入城市的農民與真正的城市居民生活仍相差很遠。

            NBD:“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這是本次建議稿中的新內容,這個目標能實現么?

            趙萍:消費率與人均GDP的關系呈慢U型,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時,消費正處于U型的底部,2008年我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帶動發展,我們的消費規模和消費能力正在逐步增長。目前我國消費總量能排進世界前列,預計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也將增大。

    發力服務業

            NBD:建議稿中也提到優化投資對于擴大內需的作用,并且指明方向是偏重民生領域,能解釋一下原因么?

            王小廣:投資需求是中期需求,而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衡量一個經濟體經濟發展狀態,當然最后要落實到最終需求好不好,因為這能體現出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投資應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投資是需求,而后期投資是供給,追求投資和消費需求平衡就是為了協調供給和需求的關系。

            建議稿中提到政府對非生產性投資需求要加強,比如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從趨勢上必須要這樣,因為政府要從追求經濟增長轉移到追求社會和經濟的平衡,著眼于社會建設,民生改善等。

            另外,投資需求結構優化主要是兩點:一是提升服務業水平,創造更多最終需求,也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二是扶持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優化經濟結構。這樣做的最終目標就是落實建議中提到的增加就業,引導消費行為。

            NBD:消費是內需最重要的環節,政府和企業分別能做些什么?

            趙萍:現在CPI漲幅走高,出現搶購米、油等的“海囤”一族,這其實說明中國的服務業不夠發達,老百姓不能讓自己的錢有效升值。其實,無論是生產性服務還是生活性服務,都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現在,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消費領域中,服務能并列于商品。國家可以從關稅、稅收等方面促進服務業發展。此外,流通領域和消費信貸建設也有待加強,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中國除了大型央企,服務業領域沒有大企業,這就需要企業有意識地培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在競爭中打造民族品牌。

            結束語:消費是中國經濟的被動函數,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雖然平穩但不突出,而今國內外形勢倒逼我們挖掘發揮這臺發動機的動能。治標更要治本,不僅要從流通領域下手,更要對收入分配、城鄉二元等體制機制痼疾開刀。

    對話嘉賓

    易憲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趙萍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

    王小廣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