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主動”到“被動”的轉變
2010-11-25 01:00:46
Michael認為基金業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基金管理人的能力,但是通常排名前10的基金很難維持過往的輝煌,他總是樂于從排名中等靠前的位置挑選基金,試圖找出黑馬。
2007年的下半年,Michael推薦給客戶的基金沒能成為黑馬,卻成了虧損最多的基金之一。終于在2008年的一天,Michael能夠停下來回顧過去的經歷,有一些東西漸漸清晰。
現在,Michael給客戶推薦基金組合時總會配一些指數基金。其一,指數基金選擇的是全部市場,因此就不會出現全部選到錯誤股票的情況;其二,總是“滿倉”的指數基金,也絕不會出現“踏空”的情況。
指數在設計時的目標就是能夠代表市場,這就意味著投資者雖然只買了指數基金,卻相當于把整個股市中的每種股票按比例都少許買了一些。的確市場存在著一些短期漲幅驚人的股票,存在板塊間的輪動。但是既然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把握這種短期機會,不如占有整個市場,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增長率。
過度自信理論認為人是過度自信的,尤其對其自身知識的準確性過度自信。成功者會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知識的準確性和個人能力,這種自我歸因偏差會使成功者過度自信。投資者的歸因偏好也加重了這種認知偏差,即將偶然的成功歸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將失敗的投資操作歸于外界無法控制的因素,從而產生所謂過度自信的心理現象。
在選擇指數基金時,就意味著選擇了市場的平均收益。而最困難的也許就是放棄戰勝市場的念頭。過度自信在投資時會讓人們犯著重復的錯誤。因為過分自信的人相信每次失敗都不是自己的技巧問題。
投資時請問自己:我是否在過去的5年甚至更長的周期中始終能夠戰勝市場。如果是,那么市場的平均水平一定不適合您。
如果您的投資經驗并沒那么久或者過去的5年中并沒有戰勝市場,那么不要嘗試用全部的資產去戰勝市場,因為接受市場平均水平會是不錯的選擇,這個選擇讓投資者立于不敗之地——至少我們不會因投資指數基金而落后于市場。
(以上內容摘自華夏基金投資者教育書籍《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