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李新:應對通脹需要打破兩個不平衡

    2010-12-22 01:12:55

    李新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同比上漲5.1%,再次刷新年內紀錄。另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一項對100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問卷調查發現,73%被調查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比較嚴重;有15%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已非常嚴重。從這份調查問卷看,通脹的現實已經被普遍認可,但對此次通脹的成因和對策,官方、學術界和民間還遠沒有達成共識。

            目前,很多媒體都通過各種方式,教民眾如何應對通脹的。事實上,面對通脹,普通民眾就算成為精通通脹的專家,不管如何應對,財富都會縮水。通貨膨脹的實質是“貨幣稅”,所有持有貨幣的人都會被抽稅,通脹率就相當于稅率。在國內的政治經濟學課本中,通脹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循環的必然產物。人民銀行編發的教材有這樣的表述: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一次劫貧濟富的過程。因此,官方語境中,總是盡量回避通脹,稱之為物價上漲過快,或結構性物價上漲。

            很多人會有疑問,既然每個人都被抽稅,富人同樣受損,為什么通脹是劫貧濟富呢?依照大家熟知的理論,通脹就是流通紙幣超過實際所需紙幣數量,造成物價上漲。市場上有100元紙幣,正好有100元價值的貨物,不會有通脹。當市場上有100元價值的貨物卻有200元紙幣時,價格漲了1倍,通脹出現了。而通脹中不受損,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持有貨物,這對商家適用,對普通民眾很難操作;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紙幣收入。問題的關鍵,在于那多出的100元,究竟到了誰的手里?

            在國內總體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出現通脹,顯然是貨幣太多了。雖然央行否認,很多人還是認為貨幣超發是導致本輪通脹的主要原因。專家們談論了太多的貨幣超發,卻沒有解釋清楚這些錢究竟發到哪去了。如上面分析的,如果這些錢發到了所有的民眾手里,通脹對大家就不會有影響,但民眾的收入并沒有大幅提升,工資也沒有明顯增長。有人說,這些錢在重大工程、金融機構、房地產市場。如果是真的,結論就是,在本輪通脹中,他們不會受損,甚至會得益。所以,只要民眾的收入沒有以通脹率的速度增長,不管采取什么辦法應對,都是受損方。而那些超發的貨幣總歸有個落腳點,公眾沒有得到,就會有其他人得到。這就是“通脹是劫貧濟富”的原因。

            普通民眾更受損于通脹的另一個原因是,生活必需品幾乎沒有價格彈性。無論價格多高,你都得買。而富裕階層,奢侈品漲價,可以選擇不買。就是說,富裕階層可以通過調整消費結構的方式減少通脹沖擊。

            學術界已經公認,通脹不僅是普遍的財富剝奪,也是明顯不公的財富再分配。因此,從長遠看,應對通脹,減少通脹對整個社會和民眾的沖擊,除需調整貨幣政策外,更需要通過財政、稅收、社會保障各種手段,打破目前收入分配結構的不均衡不合理的狀態,建立公平的財富分配機制,提高大多數民眾的收入。

            另外,最近,周小川行長將他提出的“池子”解釋為“外匯儲備”,已經有專家反對稱,“外匯占款增多是貨幣發行超量的原因之一”。有學者認為,美國過去多年的貨幣擴張并沒有帶來通脹,除中國廉價商品的功勞以外,還得益于華爾街的金融創新。華爾街的金融市場成為了美國對付超發貨幣的池子,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也起到了池子的作用。所以,有人認為,如果房價下跌,資金從房地產市場出逃,可能會加劇國內通脹。

            從更長的歷史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制造業迅速崛起,基建、廠房、機器等事實上也起到了池子的作用,抵消了每年20%左右的貨幣增幅。但由于房地產一家獨熱,加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很多制造企業停產、倒閉,導致制造業的“池子”功能弱化,出現了大量游資,從而推動了通脹的加劇。可見,經濟結構的失衡也是通脹的重要原因。

            總之,應對通脹,需要從貨幣的發行和貨幣的吸收兩個角度綜合考慮。除去將貨幣發行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外,還需要恢復經濟結構的平衡,防止某些產業過熱或過冷,避免“池子”失效或形成危險的堰塞湖。而更重要的是,調整收入分配機制,使民眾具備應對通脹的能力和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