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三公消費減少57億”,總額呢?
2010-12-30 02:23:05
曹林
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出游,三公消費,肆意揮霍公眾的稅款,公眾深惡痛絕。輿論批評了一年,終于在年末聽到了一則好消息,媒體從中紀委獲悉,各地區各部門三公消費的財政預算,在2009年縮減158.06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又壓縮57.51億元,其中出國(境)費壓縮4.15億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壓縮17.02億元、公務接待費壓縮36.34億元。
(12月29日《中國青年報》)
從官員的嘴巴里、屁股下擠出57.51億元,真是不容易,監管部門為納稅人立了不小的功。
可惜的是,我在新聞中只看到“今年壓縮了57.51億元”,而沒有讀到一個納稅人最想知道的、也是最關鍵的數據,那就是我們的官員這一年在三公消費上到底花了多少錢?告訴公眾壓縮了多少億,首先應告訴公眾今年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本是呼之欲出的數字和順理成章的公開,更是順理成章的算術——今年花了多少錢,去年花了多少錢,公眾自己一減就能算出壓縮了多少錢。
可是,現在我們的納稅人并沒有做這道簡單算術題的權利。做減法,需要幾個數字,去年的三公消費,今年的三公消費,然后才能“減”,可公眾無法看到更多的政務數字和信息,無法通過那道簡單的減法算出“壓縮了多少錢”。政府部門壟斷著各種數字,壟斷著做算術題的權力,公眾只能看到一個經過有關部門做過減法后的結論:壓縮了57.51億元——快為這種壓縮叫好吧。
雖然這個數字可能有水分(畢竟是地方報上去的,沒人不說自己省錢了),可公眾的困惑,主要并非不相信 “三公消費壓縮了57.51億元”,而在于沒有其他關鍵的數據作比較,這個孤零零的數據實在無法說明什么。
一方面,如果公眾知道每年的三公消費是多少,“壓縮了57.51億元”才有意義。如果每年的三公消費是100億元,壓縮了57.51億元,那是很大的成績;可如果每年的三公消費是1000億元,那壓縮了57.51億元就不算什么了。所以,單純地說壓縮多少,公眾沒有感覺。而關于政府三公消費的數字,似乎一直是筆糊涂賬。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曾綜合各方面數據,包括公開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議案,推算2006年的政府“三公消費”規模在9000億元左右,其中公車消費4000億元左右,公費出國是3000億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億元左右。雖然這還是2006年的數據,但是相對于9000億元,那“壓縮了57.51億元”實在太毛毛雨了。
另一方面,如果公眾能看得到政府的三公消費,那“壓縮了多少錢”對納稅人來說,才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算得出的數字,否則,一切只能是政府自說自話,變成了一種糊弄公眾、營造幻覺的數字游戲。不少地方就喜歡在改革中玩這種數字游戲,典型的如遼寧弓長嶺區那場臭名昭著的公車改革:領導每人發了高達每年8萬元的車補,當地宣傳官員還大言不慚地宣稱,車改后確實比以前省錢了。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本區車改之前公車支出占正常辦公經費的70%,車改第一年就綜合節支320萬元。節省了320萬元,玩的就是數字游戲,反正是一筆糊涂賬,數據都由政府壟斷著,政府怎么打扮都可以。
所以,在三公消費上,節省和壓縮多少錢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關鍵是這種消費必須透明,每一筆花費必須讓納稅人看清楚。如果財政透明的話,無須政府宣揚自己節省了多少錢,公眾能通過簡單的算術題算出這個結果,“節省和壓縮”也會成為一種看得見的數字,那樣的數字才會有公信力和說服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朝三暮四的數字游戲,讓人一頭霧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