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4 01:42:23
昨日(2月23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的車船稅法草案二審稿吸納民意,對原草案規定作出大幅調整。
根據車船稅法草案二審稿,約87%的乘用車 (排氣量在2.0升及以下)按60元至660元的稅額幅度統一計征。
“調節財富分配”還是“新增稅費”?明明是財產稅,為何按排量而舍棄按價值征稅?為何不采取提高燃油稅的方式促進節能減排?社會各界圍繞車船稅法草案的這些問題仍存爭議。
細則:2.0升及以下名義稅負不變根據現行車船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小型客車按360元至660元的稅額幅度統一計征。
在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車船稅法草案一審稿中,修改為將乘用車按排氣量劃分為七檔,按排氣量大小分檔計征稅額,幅度為60元至5400元。
但在征求意見中,公眾普遍反映,一審稿中的車船稅稅額幅度上調過大,建議經更細致的測算后適當降低。
草案二審稿提出的修改方案是:七檔標準不變,但大幅降低了2.0升及以下的稅額幅度降低,具體是:1.0升(含)以下的年基準稅額保持不變,仍為60元至360元;1.0升以上至1.6升(含)的年基準稅額由一審稿規定的360元至660元降為300元至540元;1.6升以上至2.0升(含)的年基準稅額由一審稿規定的660元至960元降為360元至660元。
對2.0升以上至4.0升(含)的稅額幅度也有調整。修改過后的草案規定,2.0升以上至2.5升(含)的稅額為660元至1200元;2.5升以上至3.0升(含)的稅額為1200元至2400元;3.0升以上至4.0升(含)的稅額為2400元至3600元;4.0升以上的稅額仍為3600元至5400元。
在昨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中,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柏林在作說明時透露,修改后,2.0升及以下乘用車的名義稅負不會增加,約有87%的乘用車納入此范圍。
爭議一:為何棄“價”取“量”據此前慣例,一部法律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一般需要經過3次審議才能最終獲得通過,專家普遍認為,車船稅法很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獲得通過。目前規范車船稅征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暫行條例》中,乘用車按座位和車型大小進行征稅,各地根據車船稅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確定具體稅額。因此有專家測算,在大排量乘用車稅負方面,繳稅數額最高相差15倍左右。
草案將新版車船稅定義為財產稅,卻按排氣量征稅,而棄車輛價值這一標準,因此有一種聲音認為,其立法目的不夠明確。此外,同樣排量的車輛,價值也可能相差數倍。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表示,各品牌車型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因促銷、季節因素等影響,或會出現較大價差,這就給按價征收帶來相當大的難度,“按排量征收方式最簡便,也最具可操作性。”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作草案說明時解釋說,車船的數量龐大且分散于千家萬戶,價值評估難以操作,為了方便征管,采取按排氣量征稅。財政部稅務司有關負責人分析說,汽車排氣量和價值之間有著正相關關系,相關性高達97%。
著名汽車分析師鐘師則告訴記者,新辦法已在細分稅收檔次環節有所進步,拉開保有環節因汽車排量不同而帶來的稅收差距,他預計未來將兩步疊加,即“排量和價格”構成稅收的雙標準。
爭議二:會否增加居民負擔對于大眾群體來說,車船稅降低的幅度相比燃油價格的上漲,幾乎可忽略不計。而大排量、豪華車品牌則不會因為政策調整而對銷售產生很大影響。
由此引發出的降低汽車保有環節的稅負而提高汽車使用環節的稅負、讓車船稅承擔更多的節能減排功能也是爭議焦點之一。
靳東升說,不能簡單認為“以排量征稅的方法不夠 ‘劫富濟貧’”。他認為,車船稅是在車輛擁有過程中進行征稅,而燃油稅是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因消耗能源征收的稅種。
他進一步解釋說,新版車船稅融入了環保因素,國際慣例亦是向環境稅方向發展。燃油稅和車船稅兩者并不相同,是從兩個方面督促公民環保意識的養成。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多表示,經過修改,二審稿讓更多車主享受了較低稅負。張柏林也指出,按照二審稿,存量車船的車船稅收入與原來收入基本持平。
鐘師認為,二審稿更多考慮了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將稅收降低到一般家庭可接受的程度。而對高消費的大排量車型能夠起到一定“遏制”效果,體現了稅種的經濟意義。但他認為,僅僅從排量細分而言,我國在車輛保有環節已有了消費稅。
社科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稱,雖然車船稅對財政收入的意義并不大,但從邊際效應來講,還是會影響購車人的選擇,從而實現政策的調控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