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9 09:45:06
近日,物流“國八條”出臺,這個行業的春天是否已來到?
每經實習記者 任世磊
“親們,由于快遞爆倉,故收貨時間延遲,請諒解!”這是去年冬天,各大購物網站上的網絡賣家不約而同的無奈訴苦。“不抬高租金,我們這個行業就沒辦法生存了”。這是一位做倉儲生意的老板近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的郁悶表白。
他們的訴苦與無奈,都指向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行業——物流。近日,物流“國八條”出臺,這個行業的春天是否已來到?《每日經濟新聞》為您解讀。
/現狀/
成本偏高 企業偏小
每經實習記者 任世磊
單從數據上看,2010年我國物流行業無疑發展迅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物流需求顯著增加,運行效率有所提高,物流業增加值快速增長。當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125.4億元,同比增長15%,物流總費用7.1億元,同比增長16.7%,物流業增加值為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1%。
但實際上,多年以來,我國物流行業一直存在成本偏高,物流企業普遍“小、散、弱、亂”,甚至有很多物流企業僅靠“幾個員工、一張桌子”就能開展業務。
物流行業成本偏高
光大證券交通運輸行業研究團隊認為,物流成本與GDP的比例是衡量物流效率的主要指標,2010年我國物流成本與GDP比例為18%,而美國為7.7%,十年的均值為10%左右。
對此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周萌則認為,單純用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衡量我國物流發展水平不太科學。媒體、專家經常列舉一個數據是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達18%,是美國的兩倍。大產業結構的差異是我國這一數據高居不下的主因。工業的物流成本支出是服務業的兩倍,這也就意味著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必然會大大高于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假設剔除這一因素,我國實際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與美國的差距,也許只在3~4個百分點左右。
但過高的物流成本也導致我國很多商品價格偏高。此外,在我國公路貨運行業中,長期存在著“小、散、弱、亂”的現象,貨運行業沒有話語權、議價權,處于整個供應鏈的最底層,缺乏提供一體化、綜合化的物流企業。
企業缺乏議價權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副總裁馮晞曾對媒體表示,若從企業盈利層面對我國貨運行業進行分析,我國的物流業低價化,同質化,利潤率偏低。除成本上漲外,價格傳導機制也不完善,缺乏向下游行業轉嫁成本的能力。
周萌認為,我國公路物流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公路運輸基本處于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集中度遠低于上下游(美國前5大道路運輸企業的市場份額達60%,而我國前20大道路運輸企業市場份額不足2%),企業議價能力非常弱、很難傳導燃油人工倉儲等成本的上漲。因此,我國公路物流業只有開展并購整合、提高集中度、做大企業規模,深挖企業管理潛能(如物流信息化、減少空返率等)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周萌也注意到了在物流行業難題破解中政府的作用。他認為政府應加大各項基礎設施尤其是鐵路的建設力度,引導更多中長途貨物選擇更經濟、節能的鐵路作為主要運輸方式;應解決營業稅重復征收、倉儲企業土地使用稅費增長過快等不合理政策。
“國八條”出臺或降低過路過橋費
每經實習記者 任世磊
近日,物流行業迎來重大政策利好:6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會議提出了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八個措施,被業界稱為物流行業“國八條”,其中包括: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改進對物流企業的管理;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促進農產品物流業發展。
業內人士紛紛看好該政策,甚至有券商人士認為,物流業的春天終于到來了。但也有不同觀點表示,該政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物流業的發展,還要看其有效實施的程度和后續出臺政策的支持力度。
券商集體唱多
有評論認為,自2009年3月《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公布以來,相關細則一直遲遲未能出臺。2011年5月,央視對物流行業頑癥也進行了一系列報道,揭示了物流在行政罰款多、路橋通行費高、城市倉儲和配送難、聯運成本高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此次國務院擬完善制約物流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體現了政府改善物流行業發展環境的決心。
至于該政策的出臺對物流行業的促進作用,券商研究員紛紛表示看好。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周曄認為,物流企業的春天可能即將來臨。國務院提出的8方面措施將對物流企業構成長期實質性利好。其中可能立竿見影的利好措施是減稅;鼓勵整合的措施有利于物流子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加大投入的措施有望打破冷鏈物流、鐵路物流等子行業面臨的種種瓶頸;促進農產品物流的措施則有利于農批、冷鏈等環節的企業發展。一旦各項具體措施到位,國內物流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信證券研究員張宏波認為,我國CPI指數近幾個月居高不下,而推升CPI指數的重要因素是蔬菜和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而推高蔬菜價格的主要因素正是物流成本高企。物流業事關民生和宏觀全局,因此8條意見的出臺有助于解決高物流成本問題,減輕CPI壓力,對于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另有券商研究員認為,“國八條”在稅收、土地政策、行政審批、投入創新、融資渠道和農超對接等方面實現了細化和完善。這八項措施將使物流行業深度受益,尤其是營業稅差額納稅范圍的推廣,將解決物流行業重復納稅的痼疾,直接利好綜合物流服務商和代理服務商。
對于此次國八條中廣受關注的稅收問題,張宏波認為,根據第一條中“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的內容,倉儲業營業稅率將與運輸業統一,預計下降2個百分點至3%。當前營業稅稅目中,運輸類的物流業務營業稅稅率為3%,而倉儲、配送、代理等服務類物流業務的營業稅稅率為5%。該制度有礙于物流業“一體化”運作,也不利于稅收征管。而且倉儲業屬于微利行業,但營業稅稅率高于運輸業。預計未來倉儲業營業稅稅率將下降2個百分點至3%,營業稅負明顯下降。
華泰證券研究師陳亮認為,第四條提出要改進對物流企業的管理。放寬對物流企業資質的行政許可和審批條件,逐步減少行政審批,提高審批效率。該措施體現了發改委、交通部等相關部門在對路橋收費改革方向上達成初步共識,即實現“降低過路過橋費”。
有助降低通脹預期
方正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宇瓊表示,國務院選擇在這一時點推出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除對物流業自身規范、健康、長足發展有重大意義之外,對抑制當前通脹、降低通脹預期更有積極作用。去年年底國務院臨時出臺的國十六條中就要求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在抑制通脹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國務院借發展物流業之機再次特意明確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并進一步要求發展農超對接、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等,這樣的舉措在當前PPI已現回落,食品價格是CPI主要推手的背景下,尤顯針對性,因此判斷這將有利減緩通脹壓力。
長江證券物流行業分析師吳云英也認為,物流成本降低還能緩解通脹壓力。由于災情沖擊糧食價格及電價上漲等因素,預計6月CPI將突破6%,不利于經濟的后續發展。由于中國物價的20%~40%屬于物流成本,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是中國“反通脹核心的核心”。
稅負及成本降低惠及多只個股
物流業國八條的出臺,讓歷史上基本未出現大牛股的物流行業也迎來機會。
中儲股份(600787,收盤價9.14元)、保稅科技(600794,收盤價12.35元)、鐵龍物流(600125,收盤價9.53元)、飛馬國際(002210,收盤價8.18元)等個股被看好。
其中,鐵龍物流是唯一一家鐵路集裝箱運輸上市公司,也是唯一參與鐵路冷藏箱運輸的上市公司,冷藏箱業務是公司當年積極培育的市場,鐵路冷藏箱業務作為冷鏈物流體系的一部分,必然也會受益于相關政策規劃的實施。
根據此次物流業“國八條”相關內容,倉儲業務與運輸業務的營業稅統一的預期也將有利于相關上市公司。新寧物流(300013,收盤價11.25元)、恒基達鑫(002492,收盤價15.35元)、保稅科技(600794,收盤價12.35元)將受益。有券商估計,假設稅制改革后恒基達鑫營業稅減少2%,預計可以增厚公司業績5%左右。
個股點睛
中儲股份最被券商看好
在相關受益個股中,最被券商看好的是中儲股份。相關資料顯示,其為A股市場中規模最大的純倉儲物流企業,旗下倉儲物流網絡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共占地641萬平方米。其中物流貨場面積245萬平方米,庫房118萬平方米,公司擁有各類物流設備接近1000臺,鐵路專用線70多公里。2005年中儲的倉儲業務收入僅1.1億元,而到2010年則大幅增長到3億元。從鐵礦石和鋼材貿易業務來看,其毛利也從2005年的1.5億元左右大幅增長到2010年的4億元。
對于中儲股份未來傳統倉儲業務方面,預計2015年物流基地總面積將達1200萬平米左右,比2010年底增加1倍左右,費率也將持續提升;倉單質押監管業務以建立小額貸款公司為突破,開拓全程金融物流服務,延長收費鏈條;現貨交易市場業務,在無錫、天津、咸陽、廊坊等地新建項目2011年進入利潤釋放期。不僅如此,依托豐富的土地儲備,工業物流地產將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過去公司主要是通過溢價向政府轉讓土地、發展現貨市場等毛利率較高的業務來提高土地的回報。由于簡單被動的轉讓土地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續,公司計劃十二五期間依托豐富的土地儲備,發展工業物流地產,努力使其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