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01:35:30
中國10月外匯占款近4年來首次下降,說明熱錢正回流歐美。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楊芮
每經記者 胡健 楊芮
話題緣起
繼上周三、周四和周五連續三個交易日觸及跌停后,本周一和周二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盤中再度觸及交易區間下限。中國10月外匯占款近4年來首次下降,說明熱錢正回流歐美。引發市場對于中國經濟走勢的擔憂,以及人民幣難以維持堅挺的預期。據中金公司最新利率策略周報估計,10月“熱錢”流出中國的規模大約為1800億元。此外,中國第三季度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較第二季度縮小了509億美元。這些都表明,熱錢外流在加劇,而且規模龐大。
人民幣匯率為何連續5天觸及跌停?人民幣匯率異動與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有何關聯?我們應怎樣審視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途?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三位專家。
對話記者
胡健 楊芮
對話嘉賓
孫立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貶值源頭仍在歐債危機
NBD:人民幣連續5個交易日大幅貶值,原因在哪里?
魯政委:人民幣貶值的直接原因是美元的波段走強。具體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歐債危機向縱深發展,歐美金融機構不得不再度去杠桿;二是中國經濟減速,加上海外經濟減速令國際投資者對未來中國出口前景感到悲觀,境外資本也普遍認為中國明年將長時間為穩定出口做準備,讓其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已很難繼續升值。
孫立堅:主要還是世界經濟不太好。2009年的時候,全球市場都不太景氣,中國通過一系列的政府刺激經濟手段,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家,外加美國等國家對于人民幣施加了很多政治壓力,人民幣更多成為外國人投資的一個方向。然而,現在歐債危機難以見到實質性的解決辦法,在此背景之下,就重回“現金為王”的思想,于是大批資金撤離,轉而投向國際貨幣美元。
張茉楠:近期,在全球金融局勢急劇惡化之時,恐慌情緒和做空動能集結,加大了人民幣下跌的態勢。今年以來,在主權債務危機、經濟衰退兩大風險集中爆發,導致金融市場動蕩不定的大背景下,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嚴重受挫,避險需求迅速攀升,“去風險化”成為短期國際金融市場的風向標。
美債被降級和美聯儲的 “扭曲操作”之后,全球的資產價值重估空間被完全打開。伴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短期美元流動性吃緊,美元需求緊張驅動避險資金回流美元,避風港效應重啟美元升值通道,歐元以及新興經濟體貨幣兌美元開始大跌,其實人民幣離岸價也呈現下跌之勢,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兩年期以內合約已經明顯隱含人民幣貶值趨勢。
NBD:除了歐債危機引發熱錢撤離外,中國的外匯機制有沒有問題呢?
魯政委: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反思,我們一直以來都在一個怪圈之中打轉。簡單說就是,當熱錢進來時,我們的金融機構、我們的輿論都非??只牛欢敓徨X流出時,我們還是恐慌,這其實不正常。外國投資者無論是做多中國、還是做空中國都是可以解釋的,比如這次他們選擇做空中國,事實上,明年中國確實經濟存在很大的減速可能,所以我們自身有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就來源于我們的剛性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只有千分之五,而世界普遍水平可以達到千分之二十五以上,我們一直是由政府扛著,避免升得太快,這就導致我們并沒有避險安排,給了投資者套利空間。
僅升值難以國際化
NBD:人民幣經歷較大幅度的升值周期后,突然連續貶值,人民幣國際化碰到什么問題?
孫立堅:這恰恰是一個我們反思人民幣國際化的好時間窗口。說實話,我一直不是很支持人民幣加速國際化,這次人民幣被外國資本做空恰恰說明我們的國際化道路不成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雖然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都是暫時的,因為這不是中國經濟導致,而是因歐美債務危機產生的流動性恐慌導致,但市場對人民幣態度的逆轉卻說明,此前市場對人民幣的追捧,并非人民幣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及流通性,而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套利、套匯的投機需求。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當真正的“現金為王”思想回歸時,更多的人還是去把錢去兌換成美元和日元這樣的世界貨幣,這也說明人民幣離作為國際貨幣的流動性地位還差得很遠。
僅靠升值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夠,還需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下工夫,這次連續的貶值已經給了我們經驗和教訓。
以升值為主要方式的國際化進程已經遭到了當頭棒喝,外國資本并沒有真正視人民幣為具有避險功能的幣種,還不僅僅是這么簡單,最近兩年我經常去江浙的中小企業調研,我太了解企業的痛處了,長期積累起來的依靠加工、低廉勞動力等撐起的“中國制造”并非是船小好掉頭那么簡單,他們的轉型升級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可能會加速經濟的衰退。
這主要是源自兩方面傳導:一方面,如果歐美經濟不景氣甚至可能惡化的預期,會令海外資金回流本土市場;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民間資本對未來財富增長預期悲觀以及對民間借貸市場整頓的恐慌,出現資本外流。
盲目升值、盲目國際化,會給資本大進大出留下太多空間,比如1997年的泰國,為什么泰銖會被大舉做空,就是源于本身并不具備太強大的經濟實力,卻為境外資本提供了一個非常暢通的來去通道,而人民幣的堅挺正是來源于我們穩定的匯率機制。
張茉楠:人民幣的國際化,不能再走日元國際化的老路。雖然這些年一直說日元是國際貨幣,但是它并未享受到國際貨幣的紅利,反而不斷成為各個投資機構和金融大鱷的阻擊目標,包括現在日本央行非常尷尬地要對匯市進行持續性的干預,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良好的投資標的,利率低、好操作、目標集中,所以不斷地被國際市場投資者作為投資貨幣,但這也加速了日元長期加速的被動升值,對日本的宏觀經濟造成了很大傷害,因為它很難根據自己的節奏來控制漲跌,而是不斷被人炒高或者套利融資。
而目前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一定要避免成為投資標的和套利貨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這就等于失去了貨幣的自主權和定價權。
適度增加人民幣彈性
NBD:接下來人民幣國際化、匯率機制改革應該如何進行?
孫立堅:我們也不可能關起門來搞人民幣國際化,只能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將步伐放慢一些。根據歷史經驗,風險最小的路徑選擇應該是:先理順國內價格市場化改革,再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繼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提高金融創新能力,最后把人民幣推向國際舞臺。在目前國內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尚未完成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各個步驟都應該先考慮條件是否成熟,不能一下子跳到最后一步。
張茉楠:這么多年來,包括金融危機爆發3年來,中國的匯率機制非常被動,無論漲跌,話語權都幾乎掌控在國外金融資本上,現在也是中國與外圍博弈的極有利時機。盡管人民幣近期的波動可能會引起心理恐慌等風險,但是中國要想實現向市場化的這種轉軌,包括匯率形成機制及資產價格的利率形成機制,都應該是自然的,是去看市場的臉色,是市場認為你有向下做空的動能和趨勢,央行也是順勢而為。
不必對人民幣貶值過度擔憂,匯率漲漲跌跌恰恰充分說明人民幣正在反映本國經濟客觀現實。中國可以利用當前外匯市場供求趨于平衡的機會,確立一套明確的、貫徹匯改目標的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規則,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讓人民幣真正“彈起來”。也許這才是中國的機會。
NBD:如果人民幣增加彈性,更加密切聯系市場,會不會對外貿企業造成沖擊呢?
魯政委:其實這個是不會的,就以近期人民幣連續升值和突然貶值為例,當人民幣連續升值的時候,企業會自覺地采取避險措施,比如提前結匯等辦法。人民幣波動比較大時會不會造成外貿企業的恐慌?其實也不盡然,舉例來說,人民幣長時間來與美元掛鉤,但是中國也同澳大利亞和歐盟做生意,結算時也會有用歐元結算的時候,但從外貿數據來看,人民幣對歐元的波動似乎并沒有對中歐貿易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趁歐債危機、美元區間震蕩的寶貴“機遇之窗”,切實增強人民幣對美元的彈性,真正實現可升可貶;同時,也應考慮港幣當前聯系匯率的可持續性問題。否則,一旦歐債平復、美元反轉,人民幣或港幣難免成為投機資本攻擊的下一個對象,現在還僅僅是美元因為避險需求而走高,如果未來美國經濟轉好,美元持續上升的情況下,人民幣恐怕難以承受投機資本的沖擊,即便我們的外匯儲備并不少。
結束語:人民幣連續觸及跌停雖然出乎意料,但十分合乎情理。伴隨匯率數字走低,我們最需要靜下心來看清的問題是,人民幣并非那么國際化,當大難臨頭各自飛時,眾多投機資本還是選擇棲息在美元這一硬通貨上。如此來看,我們也沒必要一味通過升值而換回虛幻名頭,更多還是要在本國經濟結構和轉型中下苦功夫,最終讓國際市場認可人民幣。謝謝三位專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