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01:23: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程元輝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程元輝 發自上海
年初業界預測今年將是“本土自主品牌困難的一年”,如今這一預判變為了現實。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552.35萬輛,同比下降2.34%,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15%,市場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28個百分點。
各種促進消費政策的退出、城市限購、用車成本激增,都成為了自主品牌增長的重重阻力。在增長乏力的態勢之下,不少自主品牌車企放棄了粗放式的增長方式,通過戰略調整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品牌與品質的提升上。奇瑞在今年也正在進行戰略轉型,放緩市場推進速度,重新梳理企業內部流程;自主品牌中成長最快的長城汽車,今年也提出了“三高戰略”,要保持持續性增長的經營質量。從“皮卡大王”到深耕“精品小車”市場,從農村包圍城市,長城的模式或許是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吉利盡管今年沒有完成年初的任務,但是增長也不遜色,收購沃爾沃不僅沒有拖累吉利,同時其高端品牌的車型也表現得可圈可點。比亞迪近日網絡渠道戰線的收縮,正在助力它回歸主業,重新凝聚在汽車業的戰斗力。
盡管自主品牌車企在沖擊中高端市場時屢敗屢戰,但是仍然沒有擋得住上行的步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吉利、奇瑞汽車轉型中高端車市之后,明年上海汽車、東風乘用車、長安汽車、北汽都將在中高端領域推出新產品。其中,東風風神和長安汽車都是首次切入中高端市場。
2011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被大幅侵蝕,進軍高端可謂“背水一戰”。但是,依靠低端市場生存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在青年汽車副總裁黃志強看來,自主品牌企業面臨困難重重,遭遇“巨大的技術投入、品牌宣傳、全球技術壁壘以及合資企業圍追堵截”這四道難題。
他認為,依靠價格競爭力搶取市場的生存法則將難以生效,進軍中高端市場才是唯一的出路。
繼續沖擊中高端市場
12月22日,長安轎車在廈門召開經銷商大會,傳出消息,長安乘用車明年將有五款全新車型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長安轎車知情人士獲悉,這五款車型分別為逸動、B501、悅翔改款、CD101和SUVS101。其中,CD101是長安借鑒凱美瑞設計元素打造的中高級車型,預計明年下半年上市,價格預計在10萬元以上,SUV車型S101的定價預計在8到12萬元。
“根據目前研發部門的新車型,CD101和SUVS101都是長安轎車重磅新車,”上述長安轎車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近年長安汽車巨資打造出五國九地24小時不間斷研發體系,新研發成果和技術相繼應用到新車型中去,廣州車展期間,長安汽車發布全新動力品牌BlueCore,涵蓋了自主研發的TEi、I-GDI、TC等動力提升技術和CVT、IMT、DCT、D-CVVT等先進變速箱技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上海汽車首款車型榮威750也將進入換代期,明年將推出全新榮威750繼續征戰中高級車市場。
此外,東風風神A60將于明年上市,是一款面向中高端市場的全新車型。該車采用全新平臺,這款車型基于日產軒逸平臺,搭載日產MR系列2.0L發動機,配備CVT無級變速器,預計售價在15萬元左右。
中高端市場的新生存法則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近6年來,在自主品牌乘用車中高級車型中,單一車型最高年銷量也僅達到5萬輛,目前僅有奔騰B70和比亞迪F6的年銷量曾超過這一水準。今年的市場下滑更甚。1~10月,除了瑞麒G5,其他自主品牌B級車銷量均同比明顯下滑。奔騰B70同比下滑43.6%至2.4萬輛,榮威750同比下滑40.1%至不足4000輛,中華尊馳和奇瑞東方之子分別下滑72.3%和50.7%,江淮賓悅和名爵MG7分別下滑72.8%和49.1%。
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很難快速起來,技術積累和品牌積累不足,兩者很難支撐高端品牌,“近兩年自主品牌年銷量超過5萬的車型不多,外資品牌單品牌車型年銷量多在15萬輛上下,兩者差距巨大”。
依靠低端市場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進軍高端市場受到重重阻礙,自主品牌以價格取勝的生存法則遇到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危急時刻,是自主品牌車企變更生存法則的時候了。
“自主品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價格優勢,它的價格對壟斷下的合資品牌的價格有很大的沖擊。”青年汽車副總裁黃志強稱。他認為,自主品牌企業是在犧牲利益的情況下贏得了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自主品牌的未來發展,黃志強表示,合資自主的出現或有圍剿自主品牌之勢,自主品牌依靠犧牲利潤產生的 “核心競爭優勢”將被剝去,自主品牌必須重新選擇。
毫無疑問,自主品牌的生存法則正向國際市場的生存法則靠攏,依靠品牌和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生存法則才能繼續生存下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主品牌企業進軍中高端意味投資大和風險更大,可能會有高回報,不進軍高端將被合資品牌壓在下面繼續煎熬,自主品牌企業的經營正陷入兩難。
尤其是今年,奇瑞汽車中高端麒麟品牌鎩羽而歸,并拖累了奇瑞汽車的盈利,這也給進軍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企業敲響警鐘,或許進軍中高端市場沒有捷徑,堅持用時間積累生產經驗與產品品質才是最終的出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