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6 01:30:4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昨日(25日),上證國債指數盤中再創歷史新高。望著年初以來債市一路走牛,投資者一直缺乏有效跟蹤債券指數的工具,而未來將推出的債券ETF,有望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包括富國在內的幾家大型基金公司,目前正在與交易所溝通債券ETF的品種設計,具體方案可能2、3個月后提交,債券ETF最快半年后推出,第一批債券ETF或掛鉤信用債指數,以跨市場指數形式亮相。
首批ETF主投信用債標的
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包括華夏、富國、華安等幾家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正在和上交所溝通債券ETF的產品方案。據記者了解,債券ETF目前僅是上交所在操作,深交所并無參與這方面的意向。
“上交所牽頭幾家基金和主動申請參與進來的都有,最后敲定的也就2、3家,最多不超過3家?!鄙鲜鋈耸糠Q。
該人士還透露,方案目前還處于交流階段,交易所方面希望盡快確定,初期方案力求簡單。
據他透露,首批債券ETF或選擇投資信用債標的,私募債暫不納入投資范圍,不過,他稱,目前沒有特別好的信用債指數,這最后還是看各個基金公司的安排。
跨市場品種先行
多年來,國內債券市場發展一直很不均衡,無論從債券存量和交易量來看,銀行間債市一直是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兩個規模指標均占到全市場90%。而交易所債市僅占到整個債券市場規模10%不到。未來將要推出的債券ETF或將成為連接兩個債券市場的橋梁。
“債券ETF是跨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市的跨市場品種?!蹦硡⑴c開發債券ETF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表示。
另一家參與債券ETF產品設計的基金公司人士亦坦承 “單市場品種意義不大”。他表示,交易所債市流動性不好,成交量也很小,本身條件就比較欠缺,想單獨靠ETF推動交易所債市發展比較難,而單獨做銀行間債市,也不是上交所的意愿。債券ETF的初衷就是重點發展交易所債市,改善交易所的流動性,引入銀行間債市的品種,讓更多的券種在兩個市場間流通。
“這個有上交所的意愿在里面,上交所想做這一方面的創新?!彼颉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咄嘎?。
散戶借道參與銀行間債市
盡管目前債券ETF推出過程中尚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債券ETF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表示,目前個人投資者無法參與銀行間債市,債券ETF能給場內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其中,此外,引入ETF,債券基金的交易方式也更加多樣化。
另一券商債券分析師稱,債券ETF可以模擬債市的整體走勢,當市場處于降息通道,利好債市,投資者可以買入ETF,賺取債市的平均收益。而債券基金要考慮基金經理的能力,組合也不夠透明。
另一方面,對投資債券不太專業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投資ETF,風險也可以得到分散。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如果不知道如何評估債券,買了某只債券會面臨違約風險,而買入債券組合,相當于投資一籃子債券,這樣的話,如果1000只債券里,有一個違約,總體算來,違約率也不高。
·深度分析
利息稅或引發惡性套利 債券ETF引入做市商是關鍵
參與門檻高、流動性相對差,是債市有別于股市的兩大特點。參與產品設計的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是債券ETF能否平穩運行的關鍵。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沒有做市商制度,ETF在一級市場的申贖都比較難,投資者把現金給管理人,債券的流動性差,管理人也沒法一時間配齊合適的券種;即使用現券申購,投資者想湊齊全部的債券標的,也比較吃力。此外,流動性欠缺,ETF跟蹤難度和誤差都會增大。另一方面,銀行間單筆交易都在千萬以上,按照一籃子債券配置,一筆申購資金就達到4、5個億,門檻也很高。
“做市商制度在國外債券ETF也是非常普遍的。”他介紹道,有做市商制度會好很多,很多大型券商手中就有現券,可以把投資者的申購資金分配到各個券種上,這樣債券ETF的規模就能做得比較大,流動性也能得到增強。
另外,利息稅或引發的惡性套利也是影響債券ETF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按照目前債券稅收的規定,債券票息需收取20%的利息稅,所以債券ETF的凈值需要考慮利息稅的扣除。而當付息時點未到時,債券二級市場的價格仍按照全價計算。
這將會導致套利者將不斷地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ETF,再在一級市場贖回ETF獲得現券,然后在二級市場賣掉現券賺取價差。這樣一來,可能會產生惡性套利,進一步引發現券贖空等風險。而且若無回購交易,很多債券到期收益率都不是很高,再加上利息稅,債券ETF品種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他表示,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過戶效率、利息稅減免、可以參與回購交易,是推動債券ETF順利上市的幾個重要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