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3 01:27:49
當前我國經濟主要是結構問題,不解決好結構問題,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只會是加劇經濟結構內在矛盾,同時也將大大增加后期經濟治理的難度。比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受益的可能是大型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金優先流入這些領域。
每經編輯 項崢
項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創出7個月以來的新低。此前披露的匯豐6月份中國PMI初值為48.1,亦為7個月低點。由此,市場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前景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希望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預期與呼聲也變得強烈。但在當前現實的經濟環境下,刺激宏觀經濟增長,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值得商榷。
從總體上來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寬松貨幣政策對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有限。筆者認為,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現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上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在沒有新經濟增長點的情況下,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比價關系、流動性重新分布關系,只會是刺激原有經濟發展方式下的再投資和再消費,最終將帶來更大的經濟治理難題。
2008年底開始,我國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轉為適度寬松,通過貨幣信貸的大量投放撬動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實現了經濟企穩并快速復蘇。但經濟復蘇同時,通貨膨脹和地方政府債務治理問題日趨嚴重。之后,中央及時將適度寬松貨幣的政策調整為“穩健”,有效抑制了物價的過快上漲。
可以說,在當前穩健貨幣政策下,對貨幣信貸增長的約束已經大為寬松,央行上半年已加強貨幣政策的預調和微調,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并沒有如期出現增長,剔除票據融資后的一般性貸款需求總體較為疲軟,這恰恰是宏觀經濟下行的真實反映。即使可以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若實體經濟沒有融資需求,也應無濟于事。
當前我國經濟主要是結構問題,不解決好結構問題,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只會是加劇經濟結構內在矛盾,同時也將大大增加后期經濟治理的難度。比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受益的可能是大型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金優先流入這些領域。但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偏高則是債務融資的硬約束,按照債務融資自償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最終結果可能是導致物價和房價的進一步上漲。
經濟轉型期間的增速下滑是必經的過程,沒有陣痛,不會有轉型后的喜悅。因此,宏觀政策組合應更加偏重財政政策的作用,發揮產業政策的促進調整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