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01:17:1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
每經記者 楊可瞻
今年以來,一股奢侈品購物熱潮正在掀起,而帶來這陣旋風的正是不斷升級的歐債危機。受此影響,歐元出現大幅貶值,盡管對于歐元區人民來說,這并非一個好消息,但換一個角度看看,上述情況也意味著用同樣多的人民幣能夠購買更多的名牌服飾。
這不是一個玩笑。
外國購物者受益匯率變化
歐債危機令人聞之色變,比如銀行成批倒閉、勞動者大量失業甚至國家入不敷出,但它確實還有一個好處:奢侈品變得愈發便宜,特別是對一些追求潮流的亞洲買家而言。
AyieAligada來自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曾經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培訓經理,她在歐洲之旅中最大的收獲是花1475歐元買到了一個心儀已久的Chloe手提包。在以往,要買到這個包至少得花1600歐元以上。
同樣的好事還發生在新加坡家庭主婦ElaineChua身上,她去巴黎旅游4天,節約了1500新加坡元(約合7433元人民幣)買到了一個Chanel(香奈兒)經典款單肩包,相當于節約了一張往返歐洲的機票。
那么,歐洲專賣店與亞洲專賣店名牌包的價差究竟是多少?以路易威登為例,根據法國巴黎一家LV財務主管Jean-JacquesGuiony的介紹,在今年第一季度,LV同款包在法國專賣店與中國專賣店的差價已達到47%。換句話說,1款包如果在中國賣1萬元,在巴黎僅值6800元。
這一切都歸結于歐元對亞洲國家貨幣的貶值。數據顯示,在過去1年內,菲律賓比索對歐元累計升值19%,人民幣和泰銖對歐元則分別累計升值17%、12%。而正因為購買力上升,歐洲作為旅游地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為例,今年1季度該地預訂去歐洲的旅行量暴增了30%。
當然,奢侈品熱還要歸功于亞洲游客瘋狂的購買力。匯豐報告顯示,亞洲游客購買產品總額占到整個歐洲奢侈品收入的35%~60%。今年第1季度,中國游客在歐洲購買的免稅商品總額同比提升了69%。
“經濟放緩和債務負擔將推動歐元對亞洲貨幣繼續貶值”,瑞穗銀行資產管理國際固收主管AkiraTakei表示,“匯率上的優勢將利于歐洲旅游業和亞洲購物者。”
Aligada則發自肺腑地感嘆,“匯率變化讓我們發了一筆橫財。”
奢侈品股今年漲勢出眾
如果你不熱衷于購買名牌手袋、手表或者服飾,那么關注奢侈品股票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杰尼亞(ErmenegildoZegna),這家意大利奢侈品服裝企業,正在對市場發起“咄咄逼人”的攻勢。宣傳方式包括與旅行社合作,以確保游客知道其在歐洲的品牌直銷購物中心(Outlets)位置。其首席執行官上月表示,公司2012年收入可能增長10%,未來可能會增加能使用多語言的員工。
另外兩家奢侈品公司普拉達和古馳也在享受這種購物熱潮。普拉達CEOPatrizio-Bertelli曾表示,如果歐元持續弱勢,可能考慮在歐洲提價10%。而受旅游浪潮帶動,古馳今年1季度收入增長了1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奢侈品股價多跑贏基準指數。如在紐約上市的古馳累計上漲81%(跑贏同期標普72個百分點);在巴黎上市的LVMH漲10%(跑贏法CAC6個百分點);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普拉達則漲45%(跑贏恒生38個百分點)。據統計,彭博奢侈品指數年內漲幅為16%。
(實習生付茹天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