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浙江檢出18個不合格農藥產品 3家山寨綠色食品企業遭曝光

    每經網 2012-08-16 10:07:31

    通過這次排查,有22家生產主體51個產品不再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每經網浙江杭州8月16日電(記者 徐杰)   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市場上的綠色食品品種也越來越多,但并不是每一樣產品的“綠色”都是完成可以保證的。

    7月15日,浙江省啟動了“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8月14日,浙江省農業廳公布了這次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整治的最新情況,并公布了18個農藥質量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3家假冒綠色食品企業以及4個典型違法案例。

    浙江省農業廳相關人士昨日(8月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稱,因這次整治行動牽涉面較廣,上述被抽檢出來的“問題”產品相關查處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當中,最終處理結果會進一步對外通報。

    檢18個不合格農藥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浙江省農業部門組成了10個檢查組,對全省41個縣(市、區)的111家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突擊檢查和抽檢,共檢測出不合格農藥產品18個。

    通報顯示,這次被被檢出不合格的農藥產品分別為:北京清華利農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乙酰甲胺磷40%乳油;山東綠德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200克/升百草枯水劑;江蘇南通金陵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41%草甘膦異丙銨鹽水劑和山東綠豐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35%敵畏·毒死蜱乳油等。

    同時,江蘇嘉隆化工有限公司、江蘇生花農藥有限公司、江蘇東寶農藥化工有限公司、江蘇南京領先國際化工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柘城縣新威農藥有限公司、青島現代農化有限公司、深圳諾普信農化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另外7家企業所生產部分農藥產品也被出不合格。

    據浙江當地媒體《青年時報》披露,被通報的不合格農藥產品中,江蘇南通金陵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41%草甘膦異丙銨鹽水劑,指標或明示的草甘膦異丙胺鹽含量為39.0-45.1,但實際測出含量達63.0%;安徽生力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40%樂果乳油,指標或明示的樂果含量≥40.0%,但實際檢測值只有26.3%等。

    “瘦肉精”抬頭

    食品領域此前被曝光的“瘦肉精”現象再次出現。據《青年時報》報道稱,截至8月10日,已查處3起使用“瘦肉精”案件,并已將案件相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如7月25日晚,湖州市農業部門查獲省外輸入性“瘦肉精”肉牛案,兩頭肉牛產品全部銷毀,并將涉案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浙江省農業廳要求,凡發現使用違禁物質和濫用添加劑行為的,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移送一起,在對畜禽使用違禁藥物與濫用添加劑的抽檢中,清理注銷不符合經營條件的獸藥經營企業經營許可證718家,抽檢生豬尿樣等樣品35萬余批次,合格率99.9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杜絕病死豬流入市場,自5月份至今,全省已排查32171個畜禽養殖場、420個畜禽屠宰場(點)的動物防疫措施落實情況,提出針對性整改措施4759條;查處辦結病死豬案件7起,其中不按規定處置病死動物案件5起、經營病死動物及其產品案件2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2起。

    “山寨”綠色食品

    農產品一旦被貼上無公害或綠色食品標識,身價都會倍增。這次抽查發現,有三家假冒綠色食品企業。

    根據通報,3家假冒綠色食品企業的分別為:大興安嶺富林山野珍品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山西世龍食品有限公司、大姚縣治慶豐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

    對于山西世龍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官方網站介紹稱,該公司以“世龍”牌上黨臘驢肉系列產品為主導,集科研開發、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市場營銷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所生產的“世龍”牌上黨臘驢肉系列產品,2000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003年通過QS認證、2004年認定為“中華養生肉制品”,2005年“世龍”商標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2006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該公司自稱,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專業加工驢肉制品的生產商和供應商,已形成年產3000噸上黨臘驢肉生產規模。營銷服務網絡遍及北京、上海、杭州、濟南、福州、深圳、太原等大中型城市和山西省地、市級市區,約占國內驢肉制品60%以上的市場份額。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該公司公開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業內人士稱,假冒“綠色食品”主要原因是一些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企業為了謀取高額利潤,隨著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同不斷增強,一旦食品披上了“綠色”的外衣,價格就比一般食品要貴,但事實上,被批準的綠色食品具有綠色食品標志以及唯一的編號,而市場上的仿冒綠色食品一般都只在其包裝上寫上“綠色食品”而無綠色標簽,或仿冒綠色標志而無綠色食品編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浙江省已與1998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主體簽訂承諾書,簽約率達50%以上。通過這次排查,有22家生產主體51個產品不再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