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4 01:01:35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1900億元,480億元,這是昨日上交所債券和股票成交金額的兩組數字。
可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起,債券成交量就已超過股市,占據交易所成交金額絕大部分,交易所債市這一新藍海,正吸引多家基金公司試水涉足。
目前,債券ETF緊鑼密鼓地推進,據了解,博時基金、國泰基金分別開發的企債ETF和國債ETF,正在和監管層溝通,即將進入最后的產品申報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交所人士得到的消息稱,單市場和跨市場的債券ETF品種都在同時準備,推出先后順序沒有特定安排,債券ETF多種申贖模式仍在論證。上交所支持積極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多種申贖模式的研究,未來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也不排除統一為一種模式。
單市場跨市場品種同時準備
我國債券市場分割由來已久,自1997年6月商業銀行退出交易所市場后,國內債券市場形成了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市場并行的格局。目前,兩個市場現券買賣、結算交收等模式完全不同,不同的券種發行分屬不同管理機構管轄,且分別托管于中債登以及中登公司。此外,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品種只能在銀行間市場流通。
債市這種分割獨立狀態,導致了債券ETF從設計上也被區分為單市場和跨市場兩個大類。
“債券ETF一類是跟蹤上交所債券指數,它的所有成份券全部都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另外一類就是跟蹤跨銀行市場,它的成份券一部分、大部分或者全部是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上交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據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目前,等待上報的博時和國泰兩家都是單市場的品種,更被市場寄予厚望的跨市場ETF似乎仍未有進一步消息。
記者從上交所了解到,這兩類產品在運作流程上有一定差異,單獨跟蹤交易所指數的產品,流程比較簡單,和單市場的股票ETF比較類似,如果是跟蹤銀行間市場,涉及到新的流程,比如券種過戶,份額登記,這些都涉及到系統的更改,目前跨市場ETF一些新的流程還在論證。
指數大多采取定制模式
除了市場模式的選擇,圍繞標的指數的一系列設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近期,中證指數公司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表達了開發債券ETF的興趣。國泰基金也表示,未來將根據國債ETF上市后投資者的認可度,來設計并推出一系列國債ETF。
針對ETF標的指數的開發,上交所日前也出臺新規,放開此前一個指數只能開發一只ETF產品的限制,這一新規同樣適用于即將面世的債券ETF。“只要不是交易所重要指數名單,一個指數就可以開發多個ETF,即使在重要指數名單里,也會定期開放申請。”
關于指數開放可能帶來的同質化競爭壓力的問題,上交所表示,這是基金公司未來要考慮的事情。“基金公司發產品要考慮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要能發出去,發的規模比較大,這是市場主體要考慮的。”不過,債券ETF這方面的擔憂相對較少。“從現在情況看,基金公司做債券ETF,很多都是自己去開發定制,一般不太會重復。”
據上述人士介紹,債券指數數量比股票少,債券又是個專業化市場,投資群體也相對股票更加集中,債券主要是機構在交易。因此,做債券ETF時,基金公司傾向于集中調研機構的需求,然后去定制指數,滿足這部分群體的需求。
在指數的選擇上,有些基金公司傾向于把債券的久期控制在某一個期限內,比如國債本身就有幾個關鍵期限的品種可供選擇;還有些傾向于選擇收益率高或者流動性好一些的券種。
“基金公司可以進行差異化競爭,選擇別人沒有做過的指數。”上述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可利用跨市場資源解決流動性
目前看來,流動性問題是債券ETF開發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相關研究報告表明,雖然上交所債券流動性有所提高,但是從上交所成交情況來看,835只券種中,交易大多集中在其中100多只債券上,很多債券零成交;至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成交量雖大,但其未必每個交易日都連續成交量足夠大,在某些交投清淡的交易日同樣可能使基金公司無法面對日常申贖的流動性需求。這給債券ETF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債券ETF的流動性,一個是ETF本身的流動性,一個是成份券的流動性。”某券商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這樣解釋。
一家正在開發債券ETF的基金公司稱,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的互聯互通程度在不斷提高,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同時上市的債券,可以利用兩個市場的資源,提高單個券種的流動性。
“一方面是保證申購贖回過程正常運作,另一方面是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強流動性,做市商可能在債券ETF中需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提高ETF的流動性,將買賣價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上交所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了解到,流動性問題也不是債券獨有,股票ETF也存在這樣的問題。ETF運作最成功的美國,前十大ETF集中了流動性60%~70%,也有很多ETF流動性太差,基金公司認為繼續維持沒有經濟效益,最后退市清算,這個是ETF市場通常的現象。未來債券ETF肯定也是這樣,會有一些成功的產品,也會有一些運作比較差的,這個是難以避免的。
ETF流動性分化原因比較復雜,可能推出的時間早,大家先入為主,也有可能是指數選擇好,也有可能是基金公司和券商投資者交流、服務做得比較好,故流動性就比較強。債券投資者群體比較小,專業投資者對產品要求更高,未來債券ETF更依賴于基金公司的投資運作,與投資者交流。
多種申贖方案仍在論證
在影響流動性的申購贖回方面,據相關基金公司表示,目前流程還沒確定,各個公司方案都所不同,將來不排除不同公司的不同產品之間可能存在差異。目前監管層和上交所都支持基金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嘗試不同的產品創新模式。
在交易制度上,究竟采取T+0還是T+1方式?業內人士透露,這和ETF采用的申贖模式有關,如場內申贖和場外申贖的交收效率可能就不一樣。交易所在不斷提高基金交易平臺的靈活性,支持基金公司多樣化的產品運作模式。“將來可能采取幾種模式,或者統一到一種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