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00:50: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前期各地集中召開的地方“兩會”陸續落下帷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城鎮化已成為地方“兩會”絕對的關鍵詞。截至目前,我國內地31個省區市已全部公布年度及預期經濟數據,而“推進城鎮化建設”這樣的表述寫進了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被寄予拉動GDP增長的厚望。
在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城鎮化或將成為新一輪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有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鎮化關鍵在人,需要有產業才能推動城鎮化,如果沒有產業配套,各地方制定的城鎮化率目標恐難以達到預期。
多地明確城鎮化目標/
目前,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GDP翻番”的計劃,而投資則是該計劃的重要支撐。據統計,有19個省份將今年投資增幅目標定在20%以上,其中貴州、甘肅、黑龍江、新疆的投資增幅目標均高達30%。
隨著各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密集公布,許多省區都將“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未來工作的重要任務,一些省區還量化了城鎮化建設的增長目標。
如河北省提出,今后5年要突出抓好的七項重大任務之一就是“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打造發展新引擎”。其2013年的重點工作提出,把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優質產業、強化精細管理作為城鎮化的有效途徑,力爭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如在未來5年的城鎮化率這一指標上,安徽省提出力爭達到55%,河南省表示要提高到52%以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要由目前的43.53%提高到53%,湖北省提出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云南省由目前的39.3%提高到48%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相關規劃中,許多省區還提出了頗具特色的方案。如山東省提出,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最大拉動力,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湖南省提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挖掘名城、名鎮、名村、名居、名跡等文化資源,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鎮文化;山西省提出,要深入實施“大縣城”戰略,推進縣城和中心鎮擴容提質,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橋頭堡。
關鍵在于產業配套/
自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以來,“城鎮化”便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而地方城鎮化的速度也明顯加快。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梁分析認為,2008年以前,我國主要是以工業擴張、工業品出口帶動城市化,但在金融危機后外需萎縮,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正循環被打破。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城鎮化的作用日漸突出。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表示,中國經濟低成本擴張時代的終結、人口紅利的遞減等多方面趨勢不可逆轉,長期以投資驅動的增長也不可持續,“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投資與消費需求,加快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以城鎮化為主要載體擴大內需,充分釋放城鎮化的需求潛力,是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和戰略重點。”
不過,某些地方政府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不乏出現 “攤大餅”的現象,并導致大拆大建、人為造城、產業配套落后等弊端。對城鎮化的規劃中,不少地區將小鎮變成了縣城規模,縣城變成中等城市規模,中小城市則擴張為大城市、特大城市,城鎮人口數量的迅速增加被當作地方政府的“政績”受到廣泛追捧。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城鎮化也受到批評。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部分地方政府制定城鎮化目標時,與投資、擴大收入和消費等結合起來,將城鎮化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增長的重要手段。對此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前這種體制下,地方政府肯定會將城鎮化作為拉動GDP的手段,“GDP很重要,但不能唯GDP論,我們要有有質量的以人為本的GDP,城鎮化要以人的城鎮化為載體。”
顧云昌認為,不少地方政府認為城鎮化將給地方政府帶來新一輪的土地財政機會,是房地產業的救星。在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仍有可能巧立名目賣地。另外,我們國家城鎮化最重要的問題是工業用地較多,30%的用地遠高于世界水平,國家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既要發展產業,又要集約用地,控制城市規模。
顧云昌表示,城鎮化的關鍵是要有工業支撐,沒有工業支撐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何來城鎮化?所以城鎮化的關鍵很大程度還是產業的支撐,包括如何發展新興產業,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否則如果沒有就業,農民工就成不了城里人,各地出臺的指標也就達不到城鎮化的效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