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5 00:36: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隨著“限酒令”和“塑化劑事件”的發酵,目前白酒消費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近些年,四川白酒交易所、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出現,給白酒企業在拓寬銷售渠道和企業品牌的推廣上提供了渠道。
從2012年底至今,不少白酒企業都將其白酒產品推上了交易中心平臺,試圖通過證券化來緩解上述負面事件的影響。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酒類交易所和業內人士,對白酒證券化趨勢及投資風險進行剖析和解讀。
談發展:白酒證券化成趨勢
資料顯示,全球最大的期酒交易所——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于2012年發布了一份期酒投資收益報告。報告稱,期酒投資收益遠超黃金、原油及股票投資,成為增值率最高的投資品之一。該交易所針對過去30年投資回報曲線圖分析,鉆石增值1.49倍,黃金增值1.68倍,而葡萄酒增值高達37.69倍。
“白酒證券化將成為白酒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白酒營銷專家、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顧問肖竹青向記者表示,“近年來,酒類等另類投資市場,憑借其‘抗通脹、避風險、與其他資產類別的關聯度低’等三大特點,成為繼證券、房地產市場之后,又一大容納社會流動性的投資渠道。”
四川白酒交易所執行董事禹劍認為,酒企都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把白酒的特性挖掘出來,并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而酒類交易所恰能幫助白酒行業更好地挖掘酒的證券屬性。
在重慶詩仙太白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陳紅兵看來,前段時間在上海酒業交易中心發售該公司的理財產品,也是因為認定了白酒證券化的趨勢。
談收益:投資應理性
可以預見的是,2013年的白酒消費市場不會好于2012年,同時,多家地方性白酒企業也將產品推到酒交所變為理財產品,以便資金迅速回籠。
陜西西鳳國典鳳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上線交易后,迅速引發申購熱潮,最終公司限量發行12萬瓶,7分鐘完成申購,全天累計凍結資金近7億元,全天累計中簽率不到17%。
通過在酒交所發行上市,酒企既能實現瞬間回款,又能迅速傳播品牌,提升知名度。地方性白酒企業于是蜂擁而至,黃山頭、景芝酒、杜康酒都已在酒交所推出了自己的理財產品。
“雖然白酒證券化是一個較好的投資和發展方向,但是同時酒交所必須在產品選擇、概念包裝等方面謹慎選擇,防止理財產品價格虛高。”肖竹青指出。
禹劍指出,個人投資者在選擇白酒理財產品,尤其是有保障收益的產品時,“首先應該了解發行方和交易平臺的風險控制如何。通常都會附帶一些條件,投資者一定要仔細閱讀交易條款。”
不過,禹劍特別提醒投資者,對目前的白酒理財產品應有理性投資意識。“酒類雖然具備一些交易屬性,但本質還是消費品,我們期望通過這個平臺,在酒的生產、流通、消費三者間搭建更順暢、高效、成本更低廉的渠道;但如果(投資者)純粹博取酒類投資收益,至少在現階段,我們不主張這樣做。”
談監管:過度或限制行業發展
當酒類產品被包裝成理財產品,在交易所平臺上的投資價值易被過度放大,在酒交所發展的初期,風險不可小覷。貴州酒交所曾經推出的首款理財產品——“國臺·珍藏1號·2012”就在推出后沒多久跌破發行價格。酒交所這一新興產業如何規范化運作,成為酒交所、投資人、酒企共同面臨的問題。
國家近幾年對于交易所的清理整頓也正是出于這種目的。禹劍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更多時候要站在監管者為何要如此監管的立場上思考,理解之后再思考我們怎么開展業務,這樣就能做到監管創新和政府市場的平衡。”
在禹劍看來,目前監管的核心是控制風險,避免普通交易人在某些從業機構不具備足夠資質、資金,不以服務交易為目的,而純粹賺取交易傭金,這些是監管層主要關注的方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